老眼日昏昏,华发日萧萧。
不死竟何待,理合葬荒郊。
荒郊何所有,四面俱岧峣。
荣木望秋落,亦已成枯条。
青松为我夕,白石为我朝。
仍幸二亲墓,相去无几何。
今得从之游,欢喜如还家。
我心既欢喜,安用挽者歌。
有人来奠我,但问山之阿。
老眼日昏昏,华发日萧萧。
不死竟何待,理合葬荒郊。
荒郊何所有,四面俱岧峣。
荣木望秋落,亦已成枯条。
青松为我夕,白石为我朝。
仍幸二亲墓,相去无几何。
今得从之游,欢喜如还家。
我心既欢喜,安用挽者歌。
有人来奠我,但问山之阿。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对晚年生活的感慨和对生命终点的无奈。开篇“老眼日昏昏,华发日萧萧”写出了诗人对自己衰老的深刻感受,老眼昏花,头发转白,是时间流逝带来的无情变化。
接着,“不死竟何待,理合葬荒郊”表达了诗人对死亡的坦然和接受,同时也透露出一种超脱世俗的豁达。诗人觉得既然活着没有多大的意义,不如早些安息于荒野之中。
“荒郊何所有,四面俱岧峣”则进一步描绘了荒郊的孤寂与辽阔,四周环绕的是连绵不绝的山峦,这里没有喧嚣,没有世俗的纷扰,只有大自然的宁静。
“荣木望秋落,亦已成枯条”通过对比生长繁茂的树木与自己衰老的状态,强化了诗人对生命易逝的感慨。即便是曾经郁郁葱葱的树木,也终将随着季节的更替而凋零。
“青松为我夕,白石为我朝”则写出了诗人对于自然界中永恒不变事物的向往和依恋。青松在黄昏时分给予安宁,白石在清晨时分给予希望,这是对生命无常的一种超然之想。
“仍幸二亲墓,相去无几何”表达了诗人对于祖先墓地的眷恋和依赖。即便是在荒郊,也希望能与先人的墓葬相近,以此作为精神上的慰藉。
“今得从之游,欢喜如还家”则是对能够在这片荒野中漫步,寻找到一种归属感的喜悦。诗人通过这种行动,寻找到了一种心灵的安顿和平静。
最后,“我心既欢喜,安用挽者歌。我有人来奠我,但问山之阿”则是对自己内心的满足和宁静的宣告。在这片荒野中,即便是有朋友前来吊唁,也无需多言,只须询问山峦间的灵魂即可。
整首诗通过对衰老、死亡、自然和先人墓地的深刻描绘,表达了诗人对于生命、自然和超越的一种独特感悟。
一从雅豳陈民事,天工也垂星彩。
稼始牵牛,衣成织女,光照银河两界。
秋新候改,正嘉谷初登,授衣将届。
春耗秋梭,岁功于此隐交代。
神灵焉有配偶,藉唐宫夜语,诬蔑真宰。
附会星期,描抚月夕,比作人间欢爱。
机窗泪洒,又十万天钱,要偿婚债。
绮语文人,忏除休更待。
绮幔笼雕槛,晶屏隔、蜜梅花下香浅。
金炉麝火,煎茶细语,暗催壶箭。
当头壁月还满,问今岁、尊前几见。
况画廊、两两华灯。媚红刚映人面。
回眸又是春来,幡摇彩蝶,钗簇珠燕。
遥知镜里,银蟾对影,黛眉先展。分明语近香远。
更玉笋、藏钩送暖。莫管它、锦帐兰薰,消停翠盏。
开遍茶蘼,飞残榆荚,送春已自无聊。
黄昏无奈雨潇潇。
愁更照、菱花双影,看半臂、寒到今朝。
偏长是、朱栏爱凭,倦亸云翘。
红笺才去,果骝宛转,驮得人娇。
暂偎他翠袖,容易香销。
拼一晌、温存软语,银灯下、懒炙琼箫。
重帘外,春泥涴屧,花叶莫轻招。
约略腰支,刚应梦醒,汉宫春晓。
柔条几日,踠地便侵芳草。问章台、为谁相思。
趁时碧玉年华好。
想朦胧娇眼,未曾省识,西风斜照。
生小,双娥扫,怎怯怯移来,恨丝萦绕。
学舞才能,见说尊前人老。
记年时、莺燕故园,青青未折春已杳。
但从今、寄祝东风,证取成阴早。
日暖云边,春来天上,杏花开到庭院。
甚时宫样添栽,便把流光轻换。
琼轩并立,恰占得东风刚半。
正记取、老干孤擎,不许闹红零乱。
最爱是、月明宵暖,认积雪、满枝香散。
衬他一抹银墙,依约烟横雾澹。红窗吹笛。
都不似、梅花哀怨。
待画出、绮影帘前,长傍玳梁双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