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浣溪沙》
《浣溪沙》全文
唐 / 敦煌曲子   形式: 词  词牌: 山花子

五两竿头风欲平。张帆举棹觉船轻。

柔橹不施停却棹,是船行。

满眼风光多闪灼,看山恰似走来迎。

子细看山山不动,是船行。

(0)
注释
五两竿头:古代的一种测风向和风力的装置,此处指风帆的高度。
张帆:展开船帆。
举棹:举起船桨。
觉船轻:感觉到船变得轻快,说明航行顺利。
柔橹:柔软的船桨,这里形容划桨动作轻柔。
不施:不使用,不施展。
停却棹:停止划桨。
是船行:意味着船在自行前进。
满眼:充满视野,到处。
风光:风景。
闪灼:闪耀,形容景色绚丽夺目。
走来迎:仿佛走过来迎接,形容山景随着船行而动的感觉。
子细:仔细。
山不动:山实际上并没有移动。
是船行:强调是船在移动,造成山动的错觉。
翻译
风在五两竿高的地方变得平静,扬起帆划动船桨感觉船身变轻。
轻轻的摇橹停下桨,原来是船在行进。
满眼都是耀眼的风景,看山好像在迎接我们走来。
仔细看山其实山没动,原来是船在行进。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江上行舟图景,通过对比手法传达了船速与山静的意象。首句“五两竿头风欲平”写出了微风中帆蓬蓬升起的情形,表明风力正好,不猛烈也不虚弱,是适宜行舟的良好天气。紧接着,“张帆举棹觉船轻”则进一步强调了船只在这风力的作用下轻快前进。

第三句“柔橹不施停却棹,是船行”通过对水手操控船桨的情景,突出了船速的快速。这里的“柔橹”形容桨声轻柔,而“不施”则意味着水手并未用力过猛,这种细腻之处恰好反衬出船只行进的流畅。

接下来的两句,“满眼风光多闪灼,看山恰似走来迎。子细看山山不动,是船行。”则从视觉和心理两个层面上展示了诗人对周遭环境的感受。诗中先是“满眼风光”表明诗人的视野里充满了生机与活力,然后“看山恰似走来迎”用一种夸张的手法形容山峰在眼前移动,给人以错觉,而最后,“子细看山山不动,是船行”则通过对比揭示出诗人的内心实际上是清楚的,即山本无动,是船只在快速行进。

整首诗通过生动的语言和巧妙的构思,让读者仿佛置身于这轻舟之上,感受到江风带来的凉意,以及行舟时那份自由自在。

作者介绍

敦煌曲子
朝代:唐

猜你喜欢

工侍国史李丈奉御香祷雪上竺前一夕雪瑞已应道间志喜成诗以示敬借韵同赋·其一

夜窗细跋烛花红,窗外那知雪堕空。

危坐不如眠较煖,纸衾休要水沉烘。

(0)

三年衔恤绝不吟诗既奉祥祭触绪摧裂偶得古诗三章呈叔逢兄并似彦威侄·其一

髧髦联雁队,娱侍三老人。

清风一家法,欢颜四时春。

转烛二十年,俯仰含悲辛。

聚散泡起灭,了知幻非真。

忽忽如有见,耿耿恨难平。

孝爱自天性,宁与迹俱陈。

(0)

留别李贯之大著二首·其一

车马红尘里,阅人谁似君。

洚流倾世论,砥柱倚斯文。

籍甚诗书誉,超然利欲醺。

相从期岁晚,兰佩袭芳熏。

(0)

和彦威纪事二首·其二

民劳无诉卒长征,安得天河洗甲兵。

虎出柙谁当任责,鸟伤弓后可无惊。

峡山风雪清尊共,楚泽云涛去棹轻。

忧国宁忘丝发补,忍随时态慕鲜荣。

(0)

寿李悦斋五首和送三荣使君韵·其二

宇县风尘暗,军需色目繁。

时机宁我待,心事向谁论。

膻聚蚁争慕,泉深骥渴奔。

非公能借箸,猛虱恐徒扪。

(0)

观壁间郑宣威早春赏杏花之作司令洪丈命余即事用韵·其一

乍听归燕语窗栊,催放莲灯万炬红。

扫尽妖氛春色外,唤回和气雨声中。

时机翻覆须天定,人事扶持愿岁丰。

幕府贤劳愧群彦,吟诗留俟采民风。

(0)
诗词分类
思亲 伤感 感慨 军旅 离别 乐府 壮志难酬 归隐 和诗 伤逝 泰山 闺怨 羁旅 奉和 赞颂 应制 离愁 伤春
诗人
张孝祥 李孝光 陆求可 王炎 何梦桂 诗经 张嵲 朱松 林则徐 韦应物 晏殊 唐寅 李煜 傅山 戴表元 张籍 刘子翚 许景衡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