巫山高不穷,迥出荆门中。
滩声下溅石,猿鸣上逐风。
树杂山如画,林暗涧疑空。
无因谢神女,一为出房栊。
巫山高不穷,迥出荆门中。
滩声下溅石,猿鸣上逐风。
树杂山如画,林暗涧疑空。
无因谢神女,一为出房栊。
这首诗描绘了巫山的壮丽景色,通过丰富的自然景观和生动的听觉、视觉感受,展现了巫山的雄伟与神秘。
首句“巫山高不穷,迥出荆门中”开篇即以“高不穷”的气势,点明巫山的巍峨与连绵不绝,与“迥出荆门中”的景象相呼应,暗示其超越寻常的地理位置,引人入胜。
接着,“滩声下溅石,猿鸣上逐风”两句,运用对比手法,滩声与猿鸣,水与风,动静结合,声音与景象交织,营造出一种既宁静又充满生机的氛围。滩声溅石,仿佛是大自然的乐章,而猿鸣逐风,则是山林间的自由歌唱,两者相互映衬,展现出巫山独特的自然韵律。
“树杂山如画,林暗涧疑空”则进一步描绘了巫山的自然风光。树木繁茂,山色如画,林间光线暗淡,溪涧似乎在虚空中流淌,这样的描写不仅突出了巫山的自然之美,也赋予了画面以深度和层次感。
最后,“无因谢神女,一为出房栊”一句,借神话传说中的神女,表达了对巫山美景的赞叹之情。神女的传说增添了诗歌的神秘色彩,同时也寄托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与追求。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巫山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以及巧妙的比喻和象征手法的运用,成功地营造了一种既壮阔又幽静的意境,展现了作者对自然之美的深刻感悟和赞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