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河皎皎流清澈,白云片片横霄闑。
是云非云动远华,以色为空空似涅。
空天漻泬自高浮,挹斗扬箕时并揭。
玉龙开影乍双垂,帝子临津初罢辙。
虚劳鹊羽漫多填,颇怪机丝堪近缀。
九野平分二气绳,如断复联疑肪截。
千年几见问津人,万里空思玄圃穴。
玄圃之山百泓飞,汇而为海四河别。
惟有白河向东南,天波亦使中原洁。
凭兹洁意俟三秋,秋天返照光如雪。
河源自此不须穷,耳目之前星宿列。
幽含明吐已昭昭,上下同流那可竭。
天河皎皎流清澈,白云片片横霄闑。
是云非云动远华,以色为空空似涅。
空天漻泬自高浮,挹斗扬箕时并揭。
玉龙开影乍双垂,帝子临津初罢辙。
虚劳鹊羽漫多填,颇怪机丝堪近缀。
九野平分二气绳,如断复联疑肪截。
千年几见问津人,万里空思玄圃穴。
玄圃之山百泓飞,汇而为海四河别。
惟有白河向东南,天波亦使中原洁。
凭兹洁意俟三秋,秋天返照光如雪。
河源自此不须穷,耳目之前星宿列。
幽含明吐已昭昭,上下同流那可竭。
这首《天汉篇》以天汉(银河)为主题,描绘了其清澈流动、云彩飘动的壮丽景象,以及与宇宙万物的和谐共生。诗人运用丰富的想象力和生动的比喻,将自然界的壮观与哲学思考巧妙结合,展现了对宇宙奥秘的深刻感悟。
首句“天河皎皎流清澈”,直接描绘了银河的明亮与纯净,仿佛一条明亮的河流在夜空中流淌。接着,“白云片片横霄闑”则以白云的轻盈与银河的广阔形成对比,展现出宇宙的辽阔与神秘。
“是云非云动远华,以色为空空似涅”两句,诗人通过云的动态与颜色的变化,暗示了宇宙的无常与变化,同时也表达了对空性的理解,即一切现象都是空相,没有永恒不变的本质。
“空天漻泬自高浮,挹斗扬箕时并揭”进一步描绘了天空的高远与广阔,斗、箕两星的升起与落下象征着时间的流逝与宇宙的循环。
“玉龙开影乍双垂,帝子临津初罢辙”中,“玉龙”可能是指银河中的星辰,其影子的垂落与消失,象征着宇宙中的生命与现象的生灭变化。“帝子临津”则可能暗喻了宇宙间的某种神圣力量或存在,其“初罢辙”意味着宇宙秩序的恢复或平衡。
“虚劳鹊羽漫多填,颇怪机丝堪近缀”通过鹊鸟填河与织女机丝的比喻,表达了对宇宙间各种尝试与努力的思考,同时也暗示了人类对宇宙奥秘的探索与追求。
“九野平分二气绳,如断复联疑肪截”描述了宇宙间阴阳二气的平衡与循环,以及这种平衡的脆弱性与稳定性。
“千年几见问津人,万里空思玄圃穴”表达了对宇宙深处未知世界的向往与探索,同时也暗示了人类对自身存在意义的追问。
“玄圃之山百泓飞,汇而为海四河别”描绘了宇宙中众多水体汇聚成海洋的景象,象征着万物之间的联系与融合。
“惟有白河向东南,天波亦使中原洁”强调了银河在特定方向上的独特性,以及它对地球的影响,象征着宇宙的力量与影响。
“凭兹洁意俟三秋,秋天返照光如雪”表达了对宇宙清洁与纯洁的向往,以及对秋季美丽景色的赞美。
“河源自此不须穷,耳目之前星宿列”意味着宇宙的探索永无止境,但眼前所见的星空已经足够令人惊叹。
“幽含明吐已昭昭,上下同流那可竭”最后两句总结了宇宙的深邃与广阔,以及其中蕴含的光明与真理,表达了对宇宙无限探索的渴望与对真理不懈追求的精神。
整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刻的哲理,展现了诗人对宇宙、生命、存在的深刻思考,以及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与追求。
王生今年才十几,籍籍香名满人耳。
已诧文章泻大河,更誇神骨澄秋水。
目下三行腹五车,志如鸿鹄书龙蛇。
遨游竟日车多果,烂漫千言笔有花。
羡子襟怀何卓荦,羡子高谈何岳岳。
五色争看鸑鷟文,片言能折充宗角。
日来相见即相欢,同心臭味如金兰。
高才岂复论长吉,年少还应陋子安。
莫笑相逢频倒屣,如此宁馨谁可拟。
堪叹茫茫宇宙间,眼中之人惟有尔。
樵采当荒郊,林皋猛虎声咆哮。
欲往避之,日在崦嵫,旷野啼䲭鸮。
四顾徬徨而股栗,猛虎张颐展爪扑人食。
余告虎:“吁嗟麟兮,不食生物践生草。
尔虎白额斑狸而黑文,貌岂不如麟,胡为不仁而扑我。
”猛虎前致词:“我虎居深村,饥来啖牛羊。
牛羊啖不足,方思啖人肉。
人居城市与人伍,扑食同类何可数。
谁言虎猛能咥人,世人之猛过于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