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海风烟揽辔论,百城守长拜行轩。
朅从绣斧临吴甸,几为闾阎叩帝阍。
挟笔千秋高雪调,熬波万灶矗云屯。
鱼盐岂有藏名者,莫以于旄访席门。
江海风烟揽辔论,百城守长拜行轩。
朅从绣斧临吴甸,几为闾阎叩帝阍。
挟笔千秋高雪调,熬波万灶矗云屯。
鱼盐岂有藏名者,莫以于旄访席门。
此诗《詔胡小山盐台二首(其二)》由明代诗人董其昌所作,展现了其对盐政官员胡小山的赞誉与敬意。
首句“江海风烟揽辔论”,描绘了盐台官员胡小山在江海之间,面对风烟变幻,依然从容不迫地讨论盐政之事,体现了其深谋远虑的智慧和决断力。接着“百城守长拜行轩”一句,通过描述各地守长对胡小山的恭敬拜访,展现了他作为盐政主管的权威与影响力。
“朅从绣斧临吴甸,几为闾阎叩帝阍”两句,进一步刻画了胡小山深入基层,关心百姓疾苦的形象。他如同手持绣斧的官员,亲临吴地,倾听民众心声,甚至直接向皇帝反映民间疾苦,体现了他为民请命的高尚情怀。
“挟笔千秋高雪调,熬波万灶矗云屯”则赞美了胡小山在盐政改革上的卓越成就。他以笔为剑,推动了盐业的现代化发展,如同千年的雪景般高洁,又如万灶之火,直冲云霄,彰显了他改革的决心与成效。
最后,“鱼盐岂有藏名者,莫以于旄访席门”表达了对胡小山功绩的肯定,认为他的贡献并非仅仅局限于盐政领域,而是对整个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同时,也提醒人们不应仅以官职高低来评价一个人的价值,而应关注其对社会的实际贡献。
整首诗通过对胡小山形象的描绘和对其实绩的赞誉,展现了明代官员在治理国家、服务百姓方面的理想追求和实际行动,体现了当时文人士大夫对于理想政治的向往与实践。
昔日长房有仙骨,兴落壶公白云窟。
别时相赠绿玉杖,骑度青山梦恍惚。
归来投杖葛陂去,烟波浩渺灵光发。
回惊天际翻玉涛,神龙隐隐云端没。
吁嗟数尺青琅玕,根缠风雪生光寒。
异物自有鬼神护,终当远去非人间。
织梭入网无人识,雷雨晦暝起空壁。
丰城宝剑出狱中,一跃延津云气黑。
由来变化多如此,费公竹杖何须惜。
君不见南阳有卧龙,草庐未顾居人群。
又不见傅岩之版筑,起向商家作霖雨。
信是人龙自有真,尘埃物色竟何人。
达人隐头角,独抱阳之精。
屈信顺化理,呼吸生风云。
绘工未必能图画,直令千古照汗青。
昔游当玄冬,兹来值朱明。
岁光倏尔变,眷言怆深情。
少壮易抛掷,短发不复生。
幽探在佳致,胜事谁能评。
高松结鹤居,深叶栖蝉鸣。
六月看山雪,千林响流莺。
紫云开玉台,青鸾控朱軿。
回首顾尘迹,飞身天上行。
白杨满山下,古坟相青峥。
感此地下魄,何用千岁名。
仙人非凡胎,丹砂不可成。
我来得清况,对酒当欢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