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口栖真处,柴门极望中。
行吟寒日落,挥手暮云空。
明月流沙雁,微霜变草虫。
吾衰非一事,且莫厌墙东。
谷口栖真处,柴门极望中。
行吟寒日落,挥手暮云空。
明月流沙雁,微霜变草虫。
吾衰非一事,且莫厌墙东。
这首《野望》是明代诗人陈子龙所作,描绘了一幅深秋野外黄昏时分的宁静画面。
首联“谷口栖真处,柴门极望中”,开篇即点出地点,谷口为隐居之所,柴门象征着简朴的生活与内心的宁静。诗人站在谷口,极目远眺,内心充满对自然的亲近与向往。
颔联“行吟寒日落,挥手暮云空”,进一步描绘了诗人独自漫步于山谷间的情景。寒日西下,暮色渐浓,诗人边走边吟,似乎在与自然对话,与自我对话。挥别夕阳,挥手向天边的云彩告别,既有离别的感伤,也蕴含着对新一天开始的期待。
颈联“明月流沙雁,微霜变草虫”,转而描写夜晚的景象。明月高悬,照亮了沙漠中的大雁,它们在月光下飞行,显得格外孤寂而美丽。微霜覆盖大地,使得草丛中的小虫们发出细微的声音,增添了几分秋夜的静谧与生机。
尾联“吾衰非一事,且莫厌墙东”,诗人感慨自己年华已逝,但并不因此而感到沮丧或厌倦。他提醒自己,即使在人生的低谷,也不应放弃希望和努力,墙东或许有新的机遇等待着他。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与思考,以及面对人生变迁的淡然态度。
七夕新秋,无一叶、梧桐飘落。
君与我、蓬萍一样,天涯海角。
抚序已成离筈箭,赋诗那有临江槊。
但相期、憔悴瘦西风,求灵药。传千古,填河鹊。
再几日,横江鹤。正好试、萤流扇小,蝉疏纱薄。
梦月金梁成已往,悲歌燕市难如昨。
愿青霜、白露早歼除,吹飞藿。
雨打风吹,问桃梗、漂流何极。
剩一缕、情魂不死,断肠今昔。
别后书来常半寸,梢头月上刚初十。
掷金钱、应替远游人,伤今日。挽慧海,将愁涤。
凭纤手,剖胸臆。奈寒云千里,韶华暗逼。
红豆可怜劳梦想,青衫莫更寻痕迹。
总百无、聊赖对东风,蘼芜碧。
看尽飞花,正梅子渐黄,乍暖还雨。
春去不多时,已无觅处。
犹是清和天气,个侬休向闲中误。林亭住。
烧笋焙茶,也饶风趣。望里,层层云树。
念故人千里,一别难聚。矧燹后江山,又伤惨沮。
欲待追寻除是梦,梦中不辨西南路。情莫诉。
拍一阕离骚谱。
七十平头矣。记少年、零丁孤露,不胜况瘁。
食指伙颐难一饱,笑煞昌黎五鬼。
处处是,揶歈滋味。
自愧鼠鼋生计拙,误穷途、莫下万双泪。
恐挫了,元龙气。关河狼迹寻知己。
但凭著、随身竿木,逢场游戏。
幕府栖迟岁月老,我瑀琳书记。
瞬息沧桑如鼎,那更有桃源可避。
倒不如长作平原会。消块垒,梦腾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