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虽不恶,不读亦自好。
根牙就区别,花实随时老。
耘锄不可无,雨露勿忧少。
我钓不在鱼,一竿寄洲岛。
读书虽不恶,不读亦自好。
根牙就区别,花实随时老。
耘锄不可无,雨露勿忧少。
我钓不在鱼,一竿寄洲岛。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苏辙的《见儿侄唱酬次韵五首(其二)》中的一节。诗人以平易近人的语言表达了对读书的独特见解。他认为,虽然读书有益,但并非必要时一定要读,个人喜好和生活节奏也应被尊重。他强调了事物的本质差异,比如植物的根芽与花果会随着季节变化而成长,暗示读书也是如此,适时而学更为重要。
诗人进一步指出,尽管耕作需要勤劳(“耘锄不可无”),但也不必过分忧虑缺乏滋养(“雨露勿忧少”)。他的钓鱼之乐并不在于能否捕获鱼,而是享受垂钓过程,将竿子寄托在江岛之上,体现了他对生活的闲适态度和对自然的亲近。
总的来说,这首诗寓教于乐,既传达了对知识的态度,又展现了诗人淡泊名利的生活哲学。
何人画此瀑布图,巅厓老树云模糊。
风前披拂伫玩久,笔力乃是江夏吴。
吴生当世名第一,挥毫落纸人莫及。
骨格老硬神气清,飞涛漱石石欲立。
悬岩远势亦可爱,直泻似是庐山派。
槲叶瑟瑟天风来,晴沙碧屿苍茫外。
美人隔水把瑶草,鸿雁双飞鸂䳵小。
天寒日暮意无极,青石漠漠望中杳。
我生踪迹真好奇,年来远结沧洲期。
眼中见此足幽赏,分泉煮石聊自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