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十四年,我未识我。丹青一面,是否莫果。
傍观曰真,我随可可。以真生假,唐临橘颗。
以假即真,物化虫羸。真假杂揉,奚较琐琐。
但感白须,长者半坠。颧卢黡层,颐瘦摺亸。
呜呼老矣,岁月既夥。茂松清泉,行歌笑坐。
逍遥天地,一拙自荷。
七十四年,我未识我。丹青一面,是否莫果。
傍观曰真,我随可可。以真生假,唐临橘颗。
以假即真,物化虫羸。真假杂揉,奚较琐琐。
但感白须,长者半坠。颧卢黡层,颐瘦摺亸。
呜呼老矣,岁月既夥。茂松清泉,行歌笑坐。
逍遥天地,一拙自荷。
这首诗是明代画家沈周对自己晚年形象的描绘和内心感受的抒发。诗人以七十四岁的高龄回顾人生,感叹自己对自我认知的模糊,"我未识我"四字寓言般表达了这种困惑。他通过"丹青一面,是否莫果",暗示自己的外貌与真实的内心可能并不一致。
"傍观曰真,我随可可",表明他人眼中他是真实的,而他自己却觉得无所谓,流露出一种超脱的态度。接下来的诗句"以真生假,唐临橘颗",借用典故,表达出世事如梦如幻,真假难辨的感觉。"以假即真,物化虫羸"则进一步强调了人生的无常和自身的衰老。
诗人感慨于岁月匆匆,"茂松清泉,行歌笑坐"描绘出他在自然中寻找乐趣,享受逍遥自在的生活。最后两句"逍遥天地,一拙自荷",表达了他对这种简单生活态度的满足和自得其乐。
总的来说,这首诗以个人的衰老为切入点,展现了诗人对生命哲理的深沉思考,以及对晚年生活的淡然与豁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