屼峍龙门峙紫瀛,源探星宿记兹名。
虽殊竹箭奔流驶,恰有桃花锦浪生。
触石宛同翔素鹭,凌风直欲驾长鲸。
潜鳞岁岁乘时化,祇待春雷启蛰声。
屼峍龙门峙紫瀛,源探星宿记兹名。
虽殊竹箭奔流驶,恰有桃花锦浪生。
触石宛同翔素鹭,凌风直欲驾长鲸。
潜鳞岁岁乘时化,祇待春雷启蛰声。
这首诗描绘了澎湖八景之一的龙门景观,以生动的笔触展现了自然界的壮丽与和谐。首句“屼峍龙门峙紫瀛”描绘了龙门矗立于紫色海洋之上的雄伟景象,暗示了其地理位置的独特与壮观。接着,“源探星宿记兹名”则点明了龙门与星空的联系,赋予了它神秘而神圣的气息。
“虽殊竹箭奔流驶,恰有桃花锦浪生”两句对比鲜明,前句描述了不同于竹箭般快速流动的水体,后句则以桃花和锦浪形象地描绘了水面上的美丽景象,展现了水体在不同季节或环境下的多样风貌。
“触石宛同翔素鹭,凌风直欲驾长鲸”进一步将自然景观与生物活动相结合,通过“翔素鹭”和“驾长鲸”的比喻,不仅展现了生物的自由与活力,也暗示了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共处。
最后,“潜鳞岁岁乘时化,祇待春雷启蛰声”表达了对自然循环与生命变化的期待,春雷象征着新生与复苏,预示着万物即将迎来新的生机与活力。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澎湖龙门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自然之美与人文之思的融合,既赞美了大自然的壮丽与神奇,也寄托了对和谐共生、生命循环的美好愿景。
梅泉诚善颂,惜此盖世翁。
惜乎天不与,非穷亦非通。
举世如鸿毛,泰山在此穷。
七十何所求,哀歌气填胸。
友朋稍见知,来往成奇踪。
春秋归斯楼,八年更雨风。
置子鲁阳戈,行看日再中。
伏中伏处动累日,乘兴追凉忽同出。
荷塘联袂一延伫,红衣离披杂莲实。
夕阳略波弄金彩,西眺南开极蒙密。
水乡渺渺入无际,安得扁舟逐明瑟。
旋过湖墅荫高柳,脱帽恣谈苦难毕。
餦餭乳酪甚嘉惠,渴吻得之加纵轶。
论诗奋欲扫尘语,去就案头先涤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