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飘何所似,玉树落晴菲。
杂霰融还冻,因风集更飞。
糟床催猛注,书幌借馀辉。
灞上骑驴者,红炉肯漫依。
雪飘何所似,玉树落晴菲。
杂霰融还冻,因风集更飞。
糟床催猛注,书幌借馀辉。
灞上骑驴者,红炉肯漫依。
这首明代诗人顾璘的《雪和鲁南二首(其二)》描绘了雪景的细腻生动。首句“雪飘何所似”以设问起笔,引发读者想象,接下来“玉树落晴菲”将雪花比喻为洁白如玉的树在晴朗的天空中飘洒,形象地展现了雪的轻盈与晶莹。"杂霰融还冻,因风集更飞"进一步描绘雪的形态变化,既有霰粒融化又重新冻结,随风聚散,动态感十足。
"糟床催猛注"暗示雪下得急促,如同酒槽上的急流,而"书幌借馀辉"则借书斋的余晖映照雪景,增添了几分静谧与文化气息。最后两句“灞上骑驴者,红炉肯漫依”宕开一笔,想象在灞桥骑驴的人,在这寒冷的冬日,是否愿意靠近红炉取暖,流露出诗人对人间烟火的关怀和对温暖生活的向往。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细腻的笔触,既描绘了雪景的动态美,又寓含了人情世故,富有诗意和温度。
东都放榜未花开,三十三人走马回。
秦地少年多酿酒,已将春色入关来。
百年三万日,老病常居半。
其间互忧乐,歌笑杂悲叹。
颠倒不自知,直为神所玩。
须臾便堪笑,万事风雨散。
自从识此理,久谢少年伴。
逝将游无何,岂暇读城旦。
非才更多病,二事可并案。
愧烦贤使者,弭节整纷乱。
乔侯瑚琏质,清庙尝荐盥。
奋髯百吏走,坐变齐俗缓。
未遭甘鹢退,并进耻鱼贯。
每闻议论馀,凛凛激贪懦。
莫邪当自跃,岂复烦炉炭。
便应朝秣越,未暮刷燕馆。
胡为守故丘,眷恋桑榆暖。
为君叩牛角,一咏南山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