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夏资轻策,全溪赠所思。
静怜穿树远,滑想过苔迟。
鹤怨朝还望,僧闲暮有期。
风流真底事,常欲傍清羸。
大夏资轻策,全溪赠所思。
静怜穿树远,滑想过苔迟。
鹤怨朝还望,僧闲暮有期。
风流真底事,常欲傍清羸。
这首诗是唐代著名词人李商隠的作品,题为《赠宗鲁筇竹杖》。从艺术风格和语言特色来看,这首诗充分展现了作者在情感表达上的细腻与深刻,同时也体现了他那独特的意境和韵味。
“大夏资轻策,全溪赠所思。”这两句开篇便设定了一种淡远的情怀和环境氛围,“大夏”指的是盛夏时节,而“资轻策”则是说用竹杖作为行走的依靠。这里的“轻策”不仅是实用的描写,同时也隐含着诗人对于自然的亲近与喜爱。而“全溪赠所思”,则透露出诗人赋予物品的情感,通过赠送这根竹杖来表达自己内心的思念。
“静怜穿树远,滑想过苹迟。”这里“静怜”指的是安静而深沉的情感,“穿树远”则是说这种情感穿越了遥远的树木之中。接着“滑想”一词,表现出诗人心中的思绪如同流水般连绵不绝,而“过苹迟”则描写了这些思绪在经过杂草丛生之处时的迟缓与深沉。
“鹤怨朝还望,僧闲暮有期。”这两句通过对比鲜明的画面,表达了一种超脱世俗、追求精神自由的心境。白鹤在清晨归来的怨恨,以及和尚在黄昏时分的约定,都透露出一种对于现实生活的超然与期待。
“风流真底事,常欲傍清羸。”这两句是诗人对自己内心世界的总结,“风流”指的是高雅脱俗的气质,“真底事”则是说这种气质来自于深层次的真实感受。而“常欲傍清羸”,则表达了诗人对于纯净自然界的向往和追求。
整首诗通过对竹杖、树木、溪流等自然景物的描写,以及对时间流逝的感悟,构建了一种超脱尘世、与自然合一的情怀。这种情怀既体现了李商隐特有的抒情风格,也反映出他对于人生和宇宙的深刻理解。
湖上仙山有林屋,两峰青浸湖波绿。
居人绕舍多田园,尽栽橘柚无他木。
于中吴君季子后,逍遥野服迂襟袖。
养高自号木奴主,深处数椽劳结构。
乱叶繁枝影交错,黄柑子熟霜初落。
藏脩自得巴邛趣,适意不减商山乐。
我思斯人谁与拟,托迹应同古君子。
洞庭春色醉陶然,幽鸟一声呼不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