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台千尺俯江干,达观宁论眼界宽。
但见青山围远水,不知何处是长安。
高台千尺俯江干,达观宁论眼界宽。
但见青山围远水,不知何处是长安。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壮丽的山水画卷,通过“高台千尺俯江干”的开篇,展现出一种超然物外的视角。诗人站在高台上,视野开阔,却并不执着于眼界的宽度,而是以一种达观的心态去欣赏眼前的景致。接下来的“但见青山围远水”,描绘了山与水相依的自然美景,展现了大自然的和谐与壮美。而“不知何处是长安”则在赞美眼前景色的同时,也流露出对理想境界的向往,将现实的美景与心中的理想巧妙地融合在一起。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和哲理性的思考,传达出诗人超越世俗、追求精神自由的达观态度。它不仅是一幅视觉上的山水画,更是一次心灵的旅行,引导读者在繁忙的生活中找到一片宁静与自我反思的空间。
宵爨悬釜星,晓光落窗牖。
乌鹊如谄人,贺语亦交口。
收书白氍毹,青山并还旧。
门巷未扫除,家童具箕帚。
物色不招挽,顾盼左右有。
梅兄可纳交,竹弟亦耐久。
毛锥得奇助,引我琢句手。
酒国百无忧,问津其敢后。
逐逐春意来,孤村又花柳。
三代日方中,为民破重昏。
既蚀复光融,孔孟道益尊。
古礼今则亡,陈编意犹存。
饮燕用觥筹,荐享羞羔豚。
瞿昙何为者,髡首徒实繁。
不饮非畏义,不杀非知仁。
举世昏不悟,跣足行荆榛。
胎祸产妖幻,与佛岐又分。
俗愚有挂误,吏议多深文。
怒言必溢恶,疑似恐不根。
黔首亦何罪,可悯不可嗔。
大道若返古,怪说难眩民。
帝居虎豹守,此语谁扣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