岭南底处是端州,使君苦向个中游。
黄茅千里烟岚晚,皂盖三年鬓发秋。
欻见崩松万壑底,遂闻埋玉九原头。
不能执引远郊去,薤露蒿里令人愁。
岭南底处是端州,使君苦向个中游。
黄茅千里烟岚晚,皂盖三年鬓发秋。
欻见崩松万壑底,遂闻埋玉九原头。
不能执引远郊去,薤露蒿里令人愁。
这首诗由宋代诗人洪朋所作,名为《挽潘端州》。诗中描绘了对逝去的潘端州的哀悼与怀念之情。首句“岭南底处是端州”,点明了潘端州的任职地,位于岭南的端州。接着,“使君苦向个中游”表达了潘端州在任期间的辛劳与执着。
“黄茅千里烟岚晚,皂盖三年鬓发秋”两句,以壮丽的自然景象和时间的流逝,象征着潘端州在端州任职三年的辛勤工作与岁月的无情。黄茅代表广阔的田野,烟岚晚则描绘出傍晚时分的朦胧景色;皂盖比喻官职,鬓发秋则是指岁月的流逝,两鬓斑白。
“欻见崩松万壑底,遂闻埋玉九原头”两句,通过自然界的景象变化,隐喻潘端州的离世。崩松象征生命的终结,九原头则指代墓地,埋玉则暗示了潘端州的去世。这两句充满了悲凉与哀痛的情感。
最后,“不能执引远郊去,薤露蒿里令人愁”表达了诗人无法亲自前往远郊为潘端州送行的遗憾,以及对潘端州去世的深深哀愁。薤露蒿里是中国古代丧葬文化中的两个概念,分别指代墓地和草木丛生之地,常用来形容墓地的荒凉与哀伤。
整首诗情感深沉,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巧妙地寄托了对逝者的哀思与怀念,展现了诗人对潘端州的深厚情谊。
暮霭刚收,素轮才涌,晚来天气如秋。
看香销古鼎,茗沦清瓯。
白莲社里渊明至,倩谁言、张绪风流。
管他新恨,重申旧好,想杀从头。摆开十斛閒愁。
任揶揄龃龉,莫漫相尤。只水光云影,笑傲悠悠。
明年此际知何地,挽归航、再四淹留。
蒲帆挂后,难忘之子,与尔同不?
春光犹嫩,又匆匆二月,正当二日。
铁马丁东惊晓梦,起坐不寒而慄。
声打窗纱,光浮帘幕,微雪生虚白。
披衣启户,春情如此萧瑟。
挥鞭走马官衙,槐厅清冷,更觉添颜色。
潇洒琼花风外舞,不见梅花消息。
薄薄银光,纤纤玉屑,难得圆成璧。
御河清浅,飕飗波面风急。
麦气含风,槐阴酿雨,园林乍暖还凉。
满径苔痕,分明绿映萝墙。燕泥蹴落芹香。
看穿帘入幕双双。藏阄送酒、添衣卜夜,人在深房。
游踪落拓,大似旗亭。风尘高李,词赋齐梁。
残阳带月,一钩初褪微黄。
花影茫茫,傍温柔、沉醉为乡。
总相忘、盲风噩浪,萍水沧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