筹饷招亡军,岂真恤其命?
要将安抚功,据为入告柄。
一事千龃龉,朝发暮更令。
四末筋未舒,河鱼腹先病。
左右资宠荣,顺势迭逢迎。
谁复先路驱,试摩敌锋劲。
筹饷招亡军,岂真恤其命?
要将安抚功,据为入告柄。
一事千龃龉,朝发暮更令。
四末筋未舒,河鱼腹先病。
左右资宠荣,顺势迭逢迎。
谁复先路驱,试摩敌锋劲。
这首诗《后从军诗五章(其四)》由清代诗人姚燮所作,通过对从军经历的描绘,反映了战争给士兵带来的痛苦与无奈,以及官场中复杂的人际关系对士兵命运的影响。
首句“筹饷招亡军”,揭示了军队征召新兵的背景,背后可能隐藏着对士兵生命的漠视。接着,“岂真恤其命?”一句表达了对这种行为的质疑,暗示了士兵的生命在某些人眼中并不被真正关心。
“要将安抚功,据为入告柄。”则揭示了官员们利用安抚士兵的名义,谋取个人利益的行为。这反映出官场中的权力斗争和利益交换,士兵成为了牺牲品。
“一事千龃龉,朝发暮更令。”描述了政策的反复无常,给士兵带来了极大的困扰和不安。这种不确定性不仅影响了士兵的生活,也体现了统治者决策的草率和不稳定性。
“四末筋未舒,河鱼腹先病。”形象地描绘了士兵在长期的劳役和精神压力下,身体和心灵都遭受了严重的伤害。这不仅是对士兵个人命运的同情,也是对战争残酷性的深刻揭露。
“左右资宠荣,顺势迭逢迎。”揭示了官场中为了个人利益而讨好上级的现象,士兵的命运往往成为这种政治游戏的牺牲品。
最后,“谁复先路驱,试摩敌锋劲。”表达了对那些不顾士兵死活,只追求个人功名利禄者的批判,同时也流露出对勇敢面对敌人、保护国家的战士的敬意。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战争与官场的双重压迫,以及对人性、道德和正义的深刻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