驿舍旗亭各渺漫,临风踠地倩人看。
阳关唱后多伤别,长笛吹来不耐寒。
逝水遥怜随落叶,柔条谁复系离鞍。
天涯岁晏乡心苦,折赠空嗟道路难。
驿舍旗亭各渺漫,临风踠地倩人看。
阳关唱后多伤别,长笛吹来不耐寒。
逝水遥怜随落叶,柔条谁复系离鞍。
天涯岁晏乡心苦,折赠空嗟道路难。
这首诗描绘了秋日里驿站与酒楼的荒凉景象,以及在寒风中传来的哀婉歌声。诗人通过“阳关唱后多伤别”一句,巧妙地引用了唐代王维《送元二使安西》中的“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表达了离别的哀愁。接着,“长笛吹来不耐寒”则进一步渲染了凄冷的氛围,笛声在寒冷中回荡,似乎在诉说着无尽的离愁别绪。
下半部分“逝水遥怜随落叶”运用了流水与落叶的意象,象征着时光的流逝和生命的脆弱,表达了对时间无情的感慨。“柔条谁复系离鞍”则以柔软的树枝比喻情感的牵绊,暗示即使在离别之际,仍有情感难以割舍。
最后,“天涯岁晏乡心苦,折赠空嗟道路难”两句,直抒胸臆,表达了诗人身处异乡,年岁已晚,思乡之情愈发浓烈,却因路途遥远而无法归家的无奈与悲哀。整首诗情感深沉,意境深远,展现了诗人对离别、时光流逝和思乡之情的深刻感悟。
稍稍晨鸟翔,淅淅草上霜。
人生早罹苦,寿命恐不长。
二十学已成,三十名不彰。
岂无同门友,贵贱易中肠。
驱马行万里,悠悠过帝乡。
幸因弦歌末,得上君子堂。
众乐互喧奏,独子备笙簧。
坐中无知音,安得神扬扬。
愿因高风起,上感白日光。
白水流今古,青山送死生。
驱驰三楚掾,倏忽一空名。
金玉埋皋壤,芝兰哭弟兄。
龙头孤后进,鹏翅失前程。
愁变风云色,悲连鼓角声。
落星辞圣代,寒梦闭佳城。
伊昔来江邑,从容副国英。
德踰栖棘美,公亚饮冰清。
大厦亡孤直,群儒忆老成。
白驹悲里巷,梁木恸簪缨。
陇遂添新草,珠还满旧籯。
苍苍难可问,原上晚烟横。
相共游梁今独还,异乡摇落忆空山。
信陵死后无公子,徒向夷门学抱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