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壬寅立春·其二》
《壬寅立春·其二》全文
宋 / 张镃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尤]韵

蓼醯蔬饼媚晨羞,一饱宁知老到头。

但听儿童语声喜,黑头青角看泥牛。

(0)
注释
蓼醯:蓼蓝和醋。
蔬饼:蔬菜饼。
媚晨羞:献给清晨的祭品。
宁知:哪里会知道。
老到头:衰老的终点。
但听:只听。
儿童语声:孩子们的欢声笑语。
喜:欢喜。
黑头青角:形容孩子的天真无邪。
泥牛:比喻无忧无虑的孩子。
翻译
蓼蓝和醋菜做的饼献给清晨的祭品,一顿饱餐哪里会料到衰老的终点。
只听孩子们欢声笑语,看着他们像泥塑的小牛,无忧无虑。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田园生活的画面,充满了对自然和平凡生活的喜爱与珍视。"蓼醯蔬饼媚晨羞"一句,以鲜艳的词汇描写春天农家妇女制作农产品的情景,其中“蓼”指蓼科植物,其叶可腌制成菜;“醯”则是古时一种发酵食品。这些生动的细节,让人仿佛闻到了一片乡土气息和春日的清新。

"一饱宁知老到头"透露出诗人对简单生活的满足与对时间流逝的感慨。一餐饭吃得饱腹,便能安然接受时光带来的沧桑变化,直至暮年。这不仅是对生命本身的认可,也是对自然规律的顺应。

"但听儿童语声喜"则转向了生活中的另一股清泉——孩子们的欢笑声。诗人在这里表达了对纯真无邪之声音的喜悦,这些声响构成了生命中最质朴、最美好的乐章。

最后,"黑头青角看泥牛"一句,更是将田园生活的宁静与劳动场景完美结合。诗人或许在观察着农夫们头戴斗笠(黑头),身穿青衣(青角),在泥泞中耕作的身影,通过这种描写,传达了对辛勤劳作者的尊重和对土地生活的向往。

整首诗通过对日常生活细节的精心描绘,展现了一种宁静、满足与对自然美好的融合,是一首充满乡土气息和哲理思考的佳作。

作者介绍

张镃
朝代:宋   号:约斋   籍贯:先世成纪(今甘肃天水)   生辰:1153—1221?

张镃(1153—1221?)原字时可,因慕郭功甫,故易字功甫,号约斋。南宋文学家,先世成纪(今甘肃天水)人,寓居临安(现浙江杭州),卜居南湖。出身显赫,为宋南渡名将张俊曾孙,刘光世外孙。他又是宋末著名诗词家张炎的曾祖,是张氏家族由武功转向文阶过程中的重要环节。隆兴二年(1164),为大理司直。淳熙年间直秘阁通判婺州。庆元初为司农寺主簿,迁司农寺丞。开禧三年(1207)与谋诛韩侂胄,又欲去宰相史弥远,事泄,于嘉定四年十二月被除名象州编管,卒于是年后。 
猜你喜欢

菩萨蛮.禹门松径

幽岩石径苔痕曲,千峰染就高低绿。

风激梵声寒,松涛助夜湍。

云埋欹路断,日落樵归半。

新笋接篱腰,吟情渡小桥。

(0)

寻碧山吟社遗址怀兴复诸先生

山灵禅精蕴,源流无古今。

不有吾徒在,林泉减清音。

十老开吟坛,斯人何崎嵚。

洎乎嘉隆间,继起还能任。

俯仰二百载,流风久销沉。

荒碑卧榛棘,野鸟鸣空林。

前年南垞翁,怀古情独深。

白社倡嘉会,碧山罗华簪。

邵子期再续,逸兴飞远岑。

觞斝集群彦,高唱摅崇襟。

仰见岭头月,来照山中吟。

古人岂远哉,旷世从招寻。

(0)

九日登陶然亭次友人韵

亭上游人笑语欢,又逢佳节倚栏杆。

芦花旧雨曾相识,烟水今秋倍觉寒。

作赋只应悲宋玉,带经悔不学儿宽。

木兰坠露堪朝饮,收拾黄花佐夕餐。

(0)

梁溪欸乃歌七首·其六

闾江北接胥山景,山麓灵胥庙貌存。

牧竖不知千古恨,日斜吹笛过前村。

(0)

梁溪欸乃歌七首·其一

周家泰伯宋龟山,道德涵濡惠水间。

一样文明称鼻祖,弦歌声里化荆蛮。

(0)

慈云寺观荷并游惠山纳凉八首·其二

凌波标格总珊珊,云水真宜洗眼看。

绝忆莫愁湖上路,晓风吹浅碧阑干。

(0)
诗词分类
乐观 地点 抒情 赠答 写雪 西湖 写水 生活 愤慨 忧国忧民 思亲 伤感 感慨 军旅 离别 乐府 壮志难酬 归隐
诗人
庄昶 文同 陈著 楼钥 司马光 吕本中 释印肃 谢榛 马钰 曹勋 陈曾寿 孙蕡 吴芾 岳珂 许南英 黄景仁 邹浩 文徵明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