暗川如画入眸赊,百转清流曲复斜。
岩畔风微修竹静,松巅日冷片云遮。
穿林野蝶随樵担,掠水鱼鹰避钓槎。
我爱澄潭好烟景,寻幽几度欲移家。
暗川如画入眸赊,百转清流曲复斜。
岩畔风微修竹静,松巅日冷片云遮。
穿林野蝶随樵担,掠水鱼鹰避钓槎。
我爱澄潭好烟景,寻幽几度欲移家。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生动的山水画卷。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将自然界的美景与生活场景巧妙融合,展现出一种悠然自得的生活情趣。
首联“暗川如画入眸赊,百转清流曲复斜”,开篇即以暗流的曲折之美入眼,仿佛一幅流动的水墨画,引人入胜。这里的“赊”字,既暗示了水流的蜿蜒曲折,也带有一种等待和期盼的意味,让人感受到自然之美的不可抗拒。
颔联“岩畔风微修竹静,松巅日冷片云遮”,进一步描绘了山间清幽的景象。微风吹过岩石旁的修长翠竹,竹叶轻轻摇曳,显得格外宁静。而高耸的松树顶端,冷月般的阳光透过稀薄的云层,为这静谧的山林增添了几分神秘与清凉。这两句通过动静结合的手法,营造出一种超脱尘世的意境。
颈联“穿林野蝶随樵担,掠水鱼鹰避钓槎”,则将画面转向了更为生动的生活场景。蝴蝶在林间自由穿梭,似乎与樵夫的担子相伴而行;鱼鹰在水面低飞,巧妙地避开垂钓者的船筏。这些细节不仅丰富了画面的内容,也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状态。
尾联“我爱澄潭好烟景,寻幽几度欲移家”,表达了诗人对这片山水的喜爱之情。澄澈的潭水、迷人的烟景,让诗人产生了想要定居此地的愿望。这一句不仅抒发了个人的情感,也反映了人们对自然美景的向往和追求。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和生活场景的细腻描绘,展现了清幽宁静的山水之美,以及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意境,充满了诗意和哲思。
腊月廿八日,风起东南方。
岁行在丁丑,气候异寻常。
和煦过于春,入夜风怒狂。
廿九日禺中,螮蝀粲龙章。
或雨而或晴,至晚天昧茫。
隐隐雷发声,烨烨电流光。
狂风转西北,彻夜吐寒铓。
除夕犹未息,地冻万木僵。
正旦兴启扃,雪积二寸强。
三冬未曾觌,对之神肃爽。
九朝方是春,亦可纪嘉祥。
老农乃见谓,夏秋旱相望。
二日三日来,风力转披猖。
四日值壬子,晴朗开孟阳。
尝读通政经,冬雷未为臧。
十旬要阴晦,民庶有菑殃。
载忆变异录,尤觉热中肠。
禾稼不稔熟,丧亡起饥荒。华亭连二?,旱涝苦莫当。
口食不暇给,奔走营馈饟。
上帝必闵念,尔农勿忧惶。
雨风顺以调,万姓保安康。
《戊寅正月四日纪实》【元·陶宗仪】腊月廿八日,风起东南方。岁行在丁丑,气候异寻常。和煦过于春,入夜风怒狂。廿九日禺中,螮蝀粲龙章。或雨而或晴,至晚天昧茫。隐隐雷发声,烨烨电流光。狂风转西北,彻夜吐寒铓。除夕犹未息,地冻万木僵。正旦兴启扃,雪积二寸强。三冬未曾觌,对之神肃爽。九朝方是春,亦可纪嘉祥。老农乃见谓,夏秋旱相望。二日三日来,风力转披猖。四日值壬子,晴朗开孟阳。尝读通政经,冬雷未为臧。十旬要阴晦,民庶有菑殃。载忆变异录,尤觉热中肠。禾稼不稔熟,丧亡起饥荒。华亭连二?,旱涝苦莫当。口食不暇给,奔走营馈饟。上帝必闵念,尔农勿忧惶。雨风顺以调,万姓保安康。
https://shici.929r.com/shici/hQen5WwMf.html
高空生夕凉,秋意入河汉。
驰云若奔驷,明月隐复见。
天机感众物,夜色掞深院。
鸣叶响萧飕,吟虫发清怨。
追思童稚日,膏火事黄卷。
抚迹今已非,虑深志亦倦。
颓波惜迁运,往节阅惊电。
浩浩古人心,庶于静中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