层城起丽谯,凭览出重霄。
兹地多形胜,中天宛寂寥。
四荣摩鹳鹤,百拱厉风飙。
北际燕王馆,东连秦帝桥。
晴光七郡满,春色两河遥。
傲睨非吾土,踌躇适远嚣。
离居欲有赠,春草寄长谣。
层城起丽谯,凭览出重霄。
兹地多形胜,中天宛寂寥。
四荣摩鹳鹤,百拱厉风飙。
北际燕王馆,东连秦帝桥。
晴光七郡满,春色两河遥。
傲睨非吾土,踌躇适远嚣。
离居欲有赠,春草寄长谣。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登上瀛州南城楼所见之景象和内心的感慨。"层城起丽谯,凭览出重霄"一句,通过对城墙层叠、壮观的描写,展现了诗人登临后的视野开阔,似乎能将远处的风景尽收眼底。
"兹地多形胜,中天宛寂寥"表达了诗人对于这片土地的赞美之情,这里不仅自然景观优美,而且还有着深厚的文化积淀和历史沉淀,使得这里显得格外庄严肃穆。
接下来的两句"四荣摩鹳鹤,百拱厉风飙"则是对自然景象的细致描绘,通过雄鹰在高空翱翔,强劲的风吹拂过山谷,营造出一种既壮观又充满力量感的意境。
"北际燕王馆,东连秦帝桥"进一步扩展了诗人的视角,将历史的深度与空间的广阔结合起来,使得整个画面更加宏大和丰富。燕王馆和秦帝桥不仅是建筑物,更承载着历史的记忆。
"晴光七郡满,春色两河遥"则描绘了春天的景色,阳光洒满了七个郡县,而两条河流沿岸的春意更显得悠长和迷人。诗人的情感在这美好的景象中得到慰藉。
然而,随后的"傲睨非吾土,踌躇适远嚣"表达了诗人对异乡的不适应和渴望归去的心情。这是一个常见于古代文人游历中的主题,他们往往在外漂泊,对家乡怀有深深的思念。
最后两句"离居欲有赠,春草寄长谣"则是诗人表达了对亲友或知己想要馈赠之物的情感,以及通过春天生长的野草来寄托自己长久的歌谣。这不仅是一种物质上的馈赠,更是一种精神上的慰藉和期望。
整首诗语言流畅,意境深远,既有壮丽的山河之景,也有温柔的春光夏影,更有诗人对家乡的无尽思念。通过对自然美景的描绘和个人情感的抒发,诗人展现了自己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丰富的情感世界。
尚依稀、认得旧沙鸥,三年路重经。
问堤边瘦柳,春风底事,减却流莺。
十里愁芜悽碧,旗影淡孤城。
谁倚山阳笛,并入鹃声。
空剩平桥戍角,共归潮呜咽,似恨言兵。
坠营门白日,过客阻扬舲。
更休上、江楼呼酒,怕夜深、野哭不堪听。
还飘泊,任王孙老,匣剑哀鸣。
今夏苦雨多,积水遍四野。
田庐化乌有,流离状难写。
迩来见三白,云兆明岁丰。
可怜蚩蚩者,何以御严冬。
愧我寒素子,敝裘以蒙戎。
一身且不庇,何可及物功。
侧闻圣天子,恤民廑宸虑。
诏令赐冬衣,不待叩阍诉。
博济古所难,沟壑谁见收。
鸠形与制面,骇视泪交流。
却听朱门内,歌管声未休。
天道固如此,杞人胡独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