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依稀、认得旧沙鸥,三年路重经。
问堤边瘦柳,春风底事,减却流莺。
十里愁芜悽碧,旗影淡孤城。
谁倚山阳笛,并入鹃声。
空剩平桥戍角,共归潮呜咽,似恨言兵。
坠营门白日,过客阻扬舲。
更休上、江楼呼酒,怕夜深、野哭不堪听。
还飘泊,任王孙老,匣剑哀鸣。
尚依稀、认得旧沙鸥,三年路重经。
问堤边瘦柳,春风底事,减却流莺。
十里愁芜悽碧,旗影淡孤城。
谁倚山阳笛,并入鹃声。
空剩平桥戍角,共归潮呜咽,似恨言兵。
坠营门白日,过客阻扬舲。
更休上、江楼呼酒,怕夜深、野哭不堪听。
还飘泊,任王孙老,匣剑哀鸣。
这首词描绘了诗人经过淮阴时的所见所感,以沙鸥、瘦柳、流莺、孤城等意象,勾勒出一种凄凉而怀旧的氛围。"尚依稀、认得旧沙鸥"表达了对往昔的回忆,"三年路重经"则传达出时光流转和物是人非的感慨。"问堤边瘦柳,春风底事,减却流莺"运用拟人手法,询问柳树为何春风不再,流莺减少,寓言人事变迁。
"十里愁芜悽碧,旗影淡孤城"进一步渲染了荒凉景象,"谁倚山阳笛,并入鹃声"借笛声与杜鹃啼鸣,增添了哀伤情绪。"空剩平桥戍角,共归潮呜咽,似恨言兵"写出了战乱带来的沉寂与哀怨,潮水仿佛也在诉说战争的残酷。
"坠营门白日,过客阻扬舲"描绘了战争后的废墟,行旅者受阻,"更休上、江楼呼酒,怕夜深、野哭不堪听"表达了诗人对战乱带来的民间疾苦的深深忧虑。最后,"还飘泊,任王孙老,匣剑哀鸣"以剑鸣象征诗人内心的无奈与哀愁,表达了他对国家命运和个人身世的深深忧虑。整首词情感深沉,意境悲凉,展现了作者对时局的深切关注和对和平的渴望。
屠苏后饮,鞭竹禁声,积雪助寒催晚。
剪燕粘鸡,暗想旧京人面。回盼。
惜春期、不系东君眼。
念往日铜街,紫曲狂朋,快侣星散。影事寻三馆。
记演象圭台,梦华天远。检点春衫,两袖污尘犹满。
才遣。一封书、又惹危肠断。
便直北、锋车径达,望神皋不见。
赤雅编残,青鸾骖远,梦云吹满江湖。
好天良夜,泼水簟纹铺。
回首邛池事,影蛮熏重,愁损相如。
曾传谕,三巴父老,锦样话成都。愁余。
羁宦久,西江被勺,南海明珠。
问谁招蜀客,重按吴歈。
臣甫低头,杜宇思归,引良愿犹虚。
寻仙远,樵歌凤响,清梦绕匡庐。
鲛宫泉滴。叹织绡输泪,海红愁隔。
眼缬花空,珠尘玉碾,帘窣冷吟烟直。
化身梅影瘦,寻旧月、前溪风色。
放襟袌,问平戎上策,何与词客。游迹。尚记忆。
南去北来,侧帽关山笛。
画省含香,青衫索米,曾赋汴京凝碧。
凤翎珍护好,文囿窜、江湖悽历。
漫自惜,付雪儿按歌,吹梦无隙。
水暖春申浦,第一是、木笔初开。
东风又到,海棠坊巷,婴武楼台。
小园三四处,银塘外,香车转尽轻雷。
算韶华一百五,刚过人日挑菜。
佳约在红笺,春眠起,新妆争画眉黛。
浅淡著衣裳,怕轻薄儿猜。
料靡芜绿到江南,先偷绣红罗踏青鞋。
穿花去,防被柳丝,兜斜玉钗。
帘花弄影,春困起、午晴池阁。
风景画难成,芊芊芳丛,小桃红落。
算一春、不断生香,牡丹新绽,粉浓脂薄。
蓦动摇九子金铃,娇鸟踏红索。
试检点词人闲著作,懒料理、琴髹笛膜。
长记樱桃珠一树,映玉窗珠箔。
自别后、五换韶光,杨花轻点,鬓丝非昨。
荔子熟,莫负红云筵上约。
杏靥分霞,莲跗叠雪,比翼丹凤来过。
剪破玉梅亭畔,一幅红罗。
平分东西娘子位,莫争大小状元科。
隋宫里,窈窕绛仙,芳名改唤双荷。怜他。
珠蕾并,相思豆,休教错喂鹦哥。
总把流霞劝我,对引红螺。
似嫌一点胭脂小,动人春色直须多。
宜男子,偷系镂金裙带,晕了梨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