寂寥湛深夜,青灯照空宇。
花发岭头梅,人听窗间雨。
情虚遗众缘,境清望真侣。
释子卧云居,幽襟共谁语?
寂寥湛深夜,青灯照空宇。
花发岭头梅,人听窗间雨。
情虚遗众缘,境清望真侣。
释子卧云居,幽襟共谁语?
此诗描绘了一幅静谧而深邃的夜晚景象,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勾勒出雨夜的独特氛围。首句“寂寥湛深夜”直接点明了时间背景——深夜,一个容易引发思绪万千的时刻。接着,“青灯照空宇”一句,通过一盏青色的灯火照亮四周的场景,营造出一种既温暖又孤寂的意境。
“花发岭头梅,人听窗间雨”两句,将自然界的动态与人的感知巧妙结合,梅花在山岭上绽放,雨声在窗外轻轻敲打,这些自然景象不仅丰富了画面,也引发了诗人的思绪。梅花的开放象征着生命的顽强与美丽,而窗外的雨声则带来了宁静与思考的空间。
“情虚遗众缘,境清望真侣”表达了诗人内心的纯净与对真正朋友的渴望。在这样一个清净的环境中,诗人似乎想要摆脱世俗的纷扰,寻找心灵上的共鸣与理解。
最后,“释子卧云居,幽襟共谁语?”将话题转向佛教僧侣的生活,诗人想象自己如同一位隐居的僧人,在云雾缭绕的山中静卧,内心深处的孤独与渴望,似乎只有与同样寻求心灵归宿的朋友才能分享。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思考,展现了诗人对宁静、自然以及内心世界的追求与向往。
栈阁通秦凤,蓬山压海鳌。
石泉当壑坼,琪树出云高。
夜月青筇杖,秋风白道袍。
长吟趋谷口,独往下亭皋。
偃蹇三峰卧,逍遥八表遨。
竹深时宿鹤,溪浅不容舠。
经席天颜喜,村居世网逃。
神全劳画史,才美擅时髦。
憩迹惟松樾,充饥有涧毛。
沧浪谁唱曲,华屋意萧骚。
邺中文砖天下奇,流传为砚亦堪悲。
月砌寒倾古台暮,雨犁耕出断钗时。
荒凉火烧狐兔窟,金棺别葬奸雄骨。
石麟暗刻魏春秋,铜雀空题汉年月。
可怜此砚依浮世,曾见高筵美人醉。
行迹犹沾旧袜尘,啼痕已灭新妆泪。
向来登践日纷纷,即今磨洗见奇文。
题诗为吊西陵树,地下曹瞒那得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