鳖灵江上月,流照粤江隈。
欲借溪头石,将龟换酒来。
鳖灵江上月,流照粤江隈。
欲借溪头石,将龟换酒来。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彭孙贻在鳖滩边的夜晚景象,通过月光与自然元素的交互,营造出一种静谧而富有诗意的氛围。
首句“鳖灵江上月”,以“鳖灵”点明地点,暗示此处为江边,而“月”字则直接引入了夜晚的宁静与柔和光线,为整幅画面铺垫了基调。接着,“流照粤江隈”一句,进一步扩展了视野,不仅指出了月光的流动,也暗示了江水的蜿蜒曲折,以及月光在江面的反射,增添了画面的动态感和广阔感。
“欲借溪头石,将龟换酒来”则是诗人的主观情感与行动的体现。他想要借用溪边的石头,似乎在暗示着某种交换或交易,这里或许是在暗喻以物易物的传统习俗,或是诗人内心的一种渴望——通过与自然界的互动,寻求精神上的慰藉或满足。将“龟”作为交换的对象,既体现了对自然之物的尊重,也蕴含了一种超脱世俗的追求,即通过与自然的和谐共处,达到心灵的平静与满足。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和富有象征意味的细节,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的欣赏与向往,同时也表达了其在特定情境下内心的情感状态和生活态度。
怪杀东风薄。入春来、吹残柳絮,海棠都落。
一片落花拈不起,和雨和烟相躩。
谁可解、愁怀漠漠。
刺绣无心分五色,叹无声、祗见针儿阁。
翻欲恼,养娘恶。鸳鸯一对溪边掠。
怕情牵、只言风悄,半遮帘幕,生得腰肢原自瘦,近觉宵来更弱。
梳短鬓、懒随时作。
心字香烧心已碎,算同心、还是心心各。
记郎语,善谐谑。
海涌峰头,舞残歌散,犹认旧家南国。
金虎苍茫,玉鱼零落,短簿何堪收拾。
只留取、荒台下,点剩生公石。今何日。
叹时时、醉红低翠,尽意把、剑铁花磨蚀。
搔首我重游,问何处、水犀遗迹。
霸业销沉,又宁论、楼台金碧。
但画船归后,凄然雨钟烟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