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生已足厌,死者未云亡。
徐君墓宿草,心许与剑长。
初从凤林游,十九二十强。
岳岳青云器,烂烂列星行。
时危薄文术,昴毕始启疆。
草疏辄痛哭,持身以大纲。
朝廷正渴贤,私门多禁当。
有斧空无柯,内圜而枘方。
上书同时刖,荆玉夜精光。
声价走璠玙,所宝非世良。
入洛岂君意,饥驱自旁皇。
五十始释褐,因之白玉堂。
云中双飞鹤,游止必相将。
一鹤凌霄汉,一鹤淹故乡。
霄汉忽垂翅,颇令存者伤。
吾生已足厌,死者未云亡。
徐君墓宿草,心许与剑长。
初从凤林游,十九二十强。
岳岳青云器,烂烂列星行。
时危薄文术,昴毕始启疆。
草疏辄痛哭,持身以大纲。
朝廷正渴贤,私门多禁当。
有斧空无柯,内圜而枘方。
上书同时刖,荆玉夜精光。
声价走璠玙,所宝非世良。
入洛岂君意,饥驱自旁皇。
五十始释褐,因之白玉堂。
云中双飞鹤,游止必相将。
一鹤凌霄汉,一鹤淹故乡。
霄汉忽垂翅,颇令存者伤。
这首清代朱嘉徵的《哀三哀(其一)》表达了诗人对逝去友人的深深怀念和对其才华的赞赏。首句“吾生已足厌,死者未云亡”流露出对生命的感慨和对亡者的思念,暗示了对逝者精神永存的理解。接着,诗人回忆与徐君共游的时光,赞美其才情出众,如同青云之器、列星之星辰。
在时局动荡中,徐君虽有经世之才,却因现实困境无法施展,只能通过草疏表达悲愤,坚持原则。“朝廷正渴贤”一句揭示出社会对贤才的渴望,而徐君却遭遇阻碍,处境艰难。“有斧空无柯,内圜而枘方”形象地描绘了他境遇的困顿,才华无法匹配现实的无奈。
诗人感叹徐君被迫离开京城,他的志向并未得到实现,反而在饥饿中流浪。“五十始释褐,因之白玉堂”象征着徐君晚年才得以进入仕途,但此时已非初衷。最后,诗人以鹤为喻,表达对徐君生死离别的哀伤,以及对徐君留在故乡的遗憾。
整首诗情感深沉,通过对徐君生平的回顾和对其命运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故友的深情悼念和对社会现实的深刻反思。
银蟾光满,弄馀辉、冷浸江梅无力。
缓引柔条浮素蕊,横在闲窗虚壁。
染纸挥毫,粉涂墨晕,不似今端的。
天然造化,别是一般,清瘦踪迹。
今夜翠葆堂深,梦回风定,因月才相识。
先自离愁,那更被、晓角残更催逼。
曙色将分,轻阴移尽,过眼难寻觅。
江南图上,画工应为描得。
满马京□,装怀春思,翩然笑度江南。
白鹭芳洲,青蟾雕舰,胜游三月初三。
舞裙溅水,浴兰佩、绿染纤纤。
归路要同步障,迎风会卷珠帘。离觞未容半酣。
恨乌樯、已张轻帆。秋鬓重来淮上,几换新蟾。
楼下会看细柳,正摇落清霜拂画檐。
树犹如此,人何以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