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蟋蟀》
《蟋蟀》全文
唐 / 齐己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青]韵

声异蟪蛄声,听须是正听。

无风来竹院,有月在莎庭。

虽不妨调瑟,多堪伴诵经。

谁人向秋夕,为尔欲忘形。

(0)
注释
声异:声音不同。
蟪蛄:一种蝉,这里泛指蝉鸣。
听须是:必须是。
正听:专注地听。
无风:没有风。
来:使得。
竹院:竹林中的院子。
有月:存在月光。
莎庭:长满莎草的庭院。
虽不妨:虽然不碍事。
调瑟:弹奏瑟,比喻音乐活动。
多堪:更加适合。
伴诵经:伴随着诵读佛经。
谁人:哪个人。
向秋夕:在秋夜时分。
为尔:因为你。
欲忘形:想要忘却自己的存在或形态。
翻译
这声音不同于蝉鸣,聆听时需心无旁骛。
即便无风,竹林也显得那般宁静,月光洒满了莎草庭院。
它虽然可以伴着琴瑟和鸣,但更适合随诵经声悠扬。
在这凉爽的秋夜,是谁人因你而沉醉,忘却了自我形态。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静谧的夜晚景象。"声异蟪蛄声,听须是正听"表明了蟋蟀独特的声音,需要专注去聆听。这不仅展示了作者对自然声音的细致感受,也反映出诗人内心的宁静与专注。

"无风来竹院,有月在莎庭"则描绘了一种无声之美。竹院中没有风的摇曳,月光洒在庭院中的草地上,营造出一种超然物外的氛围。这两句通过对比手法,强化了夜晚的宁静与和谐。

"虽不妨调瑟,多堪伴诵经"中,瑟是一种古代乐器,而诵经则是指念经文。诗人表示,即使在这样的环境中演奏瑟或诵读经文,也不会打扰这份宁静。这里传达了作者对于精神修养的追求,以及对内心平和状态的向往。

最后,"谁人向秋夕,为尔欲忘形"表达了一种超脱世俗的愿望。在秋天的夜晚,诗人希望能够找到那个能让他忘却尘世烦恼的人。这里蕴含着对精神寄托和逃离现实生活束缚的渴望。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自然描写和深邃的情感表达,展现了诗人对于宁静、超脱和精神世界的追求,是一首融合了观察、感受与思考的优秀作品。

作者介绍
齐己

齐己
朝代:唐   籍贯:湖南长沙宁乡县祖塔乡   生辰:863年—937年

齐己(863年—937年)出家前俗名胡德生,晚年自号衡岳沙门,湖南长沙宁乡县祖塔乡人,唐朝晚期著名诗僧。 
猜你喜欢

后园双松

群木喜春妍,彫落寒霜苦。

昂藏两大夫,森然须鬣古。

坚姿不可回,正色少媚妩。

清风发好音,和气琴中语。

(0)

过沔池驿

崤陵皋墓几摧轮,秋暮重过白发新。

小雨廉纤能滑径,乱山回互欲迷人。

客心苦厌孤程晚,驿舍频来旧吏亲。

明日问途知更远,又须呼仆待初晨。

(0)

再授云台观过华阴题此

脱身西去度函关,踏雪重过阿对泉。

又作莲花峰上客,祥飙高御紫虚天。

(0)

次韵秦会之题墨梅二首·其二

长爱孤标似君子,不禁横行巧挤排。

短幅离离乃遗像,至今寒蝶误飞来。

(0)

偶述所怀寄秘阁侍郎

何事情怀郁不开,为思蓬阁谪仙才。

通宵空有梦魂去,隔月更无篇咏来。

夜室已闻啼蟋蟀,秋庭惟见长莓苔。

清晨懒把菱花照,两鬓如丝堪自咍。

(0)

和夏日直秘阁之什

静卧蓬山养道情,百司繁冗尽堪轻。

窗前竹撼森疏影,树杪蝉吟断续声。

闲蹋绿莎芒作履,旋烹芳茗石为铛。

料君难恋神仙境,重筑沙堤走马行。

(0)
诗词分类
怀远 托物言志 七夕节 乐观 地点 抒情 赠答 写雪 西湖 写水 生活 愤慨 忧国忧民 思亲 伤感 感慨 军旅 离别
诗人
孟洋 赵汝燧 董俞 陶弼 梁兰 方千里 刘跂 释行海 王阮 释月涧 李道纯 邹祗谟 王灼 周弼 施枢 夏原吉 黄镇成 林同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