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有周庐候有亭,兴王规制陋西京。
日明草色千川碧,云接松林万里平。
宝轸薰风阊阖肃,清台午漏泰阶明。
小臣职在论思末,日向庭前验鹊声。
宿有周庐候有亭,兴王规制陋西京。
日明草色千川碧,云接松林万里平。
宝轸薰风阊阖肃,清台午漏泰阶明。
小臣职在论思末,日向庭前验鹊声。
这首元代周伯琦的诗《次韵王师鲁待制史院题壁二首(其二)》描绘了一幅宁静而宏大的宫廷景象。首句“宿有周庐候有亭”暗示了诗人身处规模宏大、历史悠久的官署之中,而“兴王规制陋西京”则以西京(古代长安)的宏伟作为参照,赞美了此处的建筑格局虽朴素却显皇家气派。
接下来的两句“日明草色千川碧,云接松林万里平”,通过描绘明亮的日光下,青草如茵,千里河流映衬出翠绿,以及云雾缭绕的松林与广阔的视野,展现了自然景色的壮丽和宁静。
“宝轸薰风阊阖肃,清台午漏泰阶明”进一步刻画了宫廷的庄重与秩序,宝座上的装饰华美,夏日微风吹过宫门,午时的漏壶声清晰可闻,泰阶(宫殿的台阶)显得格外明亮。这些细节描绘出一个严谨而和谐的皇宫环境。
最后,诗人以谦逊的态度表达了自己的职责,“小臣职在论思末,日向庭前验鹊声”,表明自己作为臣子,主要职责在于思考和建议,每日在庭院前倾听喜鹊的叫声,寓含着对国事的关注和期待。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元代宫廷的壮观景象,同时也流露出诗人作为臣子的责任感和对国家的忠诚。
浪流向南,风吹指北。
舟设南行,于浪为顺,於风为逆。
风吹指北,浪流向南,舟设北行,逆浪施桨,顺风扬帆,风浪一合,不须更酌。
顺逆行舟,苦者太苦,乐者太乐。
风水无心,人则有营。
无已行舟,乐则怡怡,苦则怦怦。
以叶掷空,随风北往。及其堕水,乘浪南漾。
事鲜两全,遇忌太美。谁能达斯,可与言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