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君蹑足共凭阑。俯视周回四面山。
目静鲁邦心渺渺,气吞梦泽意闲闲。
烟云变化更明晦,乌鹊忘机互往还。
唤取黄尘冠盖客,暂来徙倚片时间。
与君蹑足共凭阑。俯视周回四面山。
目静鲁邦心渺渺,气吞梦泽意闲闲。
烟云变化更明晦,乌鹊忘机互往还。
唤取黄尘冠盖客,暂来徙倚片时间。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静谧的山间景象,诗人与友共立楼阁之上,俯瞰四周连绵的山峦。诗中的“目静鲁邦心渺渺”表达了诗人心境的平和与豁然,仿佛超脱尘世的喧嚣,达到了一种精神上的自在与宁静。“气吞梦泽意闲闲”则更深化了这种感觉,似乎连呼吸都蕴含着淡定的情怀。
“烟云变化更明晦,乌鹊忘机互往还”一句生动地描绘出山间自然景观的变幻与宁静之美。烟云随风而起伏,明暗交替,而乌鹊在此环境中自由自在地飞翔,显现出一种无忧无虑的生活状态。
最后,“唤取黄尘冠盖客,暂来徙倚片时间”则表现了诗人对世俗尘嚣的超然和对短暂停留时光的珍惜。诗中透露出一丝对现实世界的疏离感,但更多的是一种对自然之美的欣赏与沉醉。
整首诗语言简洁,意境深远,通过对山间景色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豁达。
昔闻朱侯写山水,一幅争投百金价。
至顺今来七十年,却在桃源看图画。
生绡八尺垂中堂,群山叠出开青苍。
前峰如屏锦霞烂,后岭岧峣插天半。
春风啼鸟浑欲闻,石磴盘盘屡回转。
双松如龙千尺强,几年偃蹇山之阳。
松根古道向何处,策马担簦去无数。
别看丹翠出层楼,云影浓遮入无路。
云遮雾滃深复深,信有隐者藏中林。
高怀远致不可即,空望微茫劳我心。
当时此景知何地,雁荡兰亭岂相似。
自是天机妙入神,位置从容见精意。
朱侯朱侯追郑老,笔势词华共妍好。
此图三绝交辉煌,千载人间视为宝。
晨下蓬莱宫,言访瀛洲君。
瀛洲咫尺地,东与东华邻。
结宇非崇高,潇洒净埃氛。
虽无弱水限,门绝尘俗人。
金葩间瑶草,阶戺扬清芬。
琼简兼赤书,充列太古文。
常时白玉堂,飘拂来清真。
相与共玄谭,造诣精入神。
盘出枣如瓜,森侍皆凤麟。
意超紫霞表,道匪玉局抡。
旷视六合内,逍遥任大钧。
荆山有美璞,巴蜀多名材。
此物信为奇,攻治亦难哉。
匠石得其良,宝就成层台。
胡为用匪人,坐此斲削乖。
既自玉之玷,还为木之灾。
而况上天工,理代必汝谐。
餗覆良可虑,栋挠谅难陪。
所以虞周圣,登庸必贤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