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韩山川悉汉地,其中佛法亦复然。
王子义天不思议,剪除须发作佛事。
东渡参问三乘法,无为分与最上乘。
喜抱方袍入净人,有僧恭敬能摄受。
宝华粲缛并文绮,金针细衲成帖相。
衣裓一一如来法,一一针孔藏妙用。
经历百千无退转,佛光律仪不曾失。
我以至宝易得之,每善护持神通藏。
是故回施惠因老,愿以此衣覆法身。
天风海涛助潮音,普闻四众及一切。
常如此袍无断灭,惠因法施亦无穷。
楖栗横拈师子床,法法流通并东海。
三韩山川悉汉地,其中佛法亦复然。
王子义天不思议,剪除须发作佛事。
东渡参问三乘法,无为分与最上乘。
喜抱方袍入净人,有僧恭敬能摄受。
宝华粲缛并文绮,金针细衲成帖相。
衣裓一一如来法,一一针孔藏妙用。
经历百千无退转,佛光律仪不曾失。
我以至宝易得之,每善护持神通藏。
是故回施惠因老,愿以此衣覆法身。
天风海涛助潮音,普闻四众及一切。
常如此袍无断灭,惠因法施亦无穷。
楖栗横拈师子床,法法流通并东海。
这首宋诗《施磨衲与惠因长老》是曹勋所作,描绘了对佛法的敬仰和对僧侣的尊重。诗人首先强调三韩之地的佛教传统与汉地相同,接着叙述王子义天(可能是一位高僧)通过修行剃发出家,东渡求法,最终获得最高佛法“无为”。他穿着精致的袈裟,其上的图案和针脚都蕴含着佛法的奥秘,每一线都代表着如来的教诲和神通。
诗人表达了自己的虔诚,将这件珍贵的衲衣视为至宝,不仅珍视它,还希望通过回施,将其作为法身的覆盖,传递给惠因长老。海浪和天风的意象增添了神圣的氛围,象征着佛法的广大传播,不仅惠及僧众,也遍及世间万物。最后,诗人以禅杖轻敲狮床的场景结束,寓意佛法的无尽流通,直至东海之滨。
整首诗语言简洁,意境深远,体现了作者对佛法的崇敬和对僧侣修行的赞美,以及对佛法传播的热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