振锡千林暮,移尊片月秋。
不辞青嶂远,聊共白云游。
洗钵花台静,悬灯竹径幽。
朝来挈小朗,乞食向牛头。
振锡千林暮,移尊片月秋。
不辞青嶂远,聊共白云游。
洗钵花台静,悬灯竹径幽。
朝来挈小朗,乞食向牛头。
这首诗描绘了仲秋时节与友人一同游览西山的情景,充满了宁静与和谐之美。
首句“振锡千林暮”,诗人手持锡杖,在暮色中穿梭于千林之间,营造出一种悠然自得的氛围。接着,“移尊片月秋”,随着夜幕的降临,月光洒在地面上,仿佛将整个世界都笼罩在一片银白之中。诗人将酒杯移到月光下,与自然融为一体,享受着这份宁静与美好。
“不辞青嶂远,聊共白云游”两句,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与向往,即使路途遥远,也愿意与白云同行,探索未知的山水。这种豁达与自由的精神,让人感受到诗人内心的宁静与超脱。
“洗钵花台静,悬灯竹径幽”,诗人通过描绘僧侣洗钵的场景和夜晚竹林中悬挂的灯火,进一步渲染了环境的静谧与神秘。这些细节不仅增添了画面的层次感,也暗示了诗人内心世界的纯净与深邃。
最后,“朝来挈小篮,乞食向牛头”,描述了次日清晨,诗人与友人提着篮子,前往附近的寺庙乞食,这一行为既体现了生活的简朴,也蕴含了对佛法的尊重与追求。整首诗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诗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活态度,以及对精神世界的深刻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