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宇疮痍起劫尘,国医束手病常呻。
荒原苜蓿肥戎马,内府笙歌醉使臣。
妖党白莲传有种,旧家乔木替无人。
开元初载姚崇相,遗老讴思泪渍巾。
海宇疮痍起劫尘,国医束手病常呻。
荒原苜蓿肥戎马,内府笙歌醉使臣。
妖党白莲传有种,旧家乔木替无人。
开元初载姚崇相,遗老讴思泪渍巾。
这首诗《秋斋杂感(其一)》由清代诗人张洵佳所作,通过描绘社会现实与历史变迁,表达了对当时社会状况的深切忧虑和对过往盛世的怀念。
首句“海宇疮痍起劫尘”,开篇即以“疮痍”形容国家遭受的苦难,形象地描绘出社会动荡、民不聊生的景象。接着,“国医束手病常呻”一句,将国力比喻为“国医”,暗示在面对国家的疾苦时,似乎找不到有效的解决办法,人民的痛苦持续不断。
“荒原苜蓿肥戎马,内府笙歌醉使臣”两句对比鲜明,前句描述边疆荒凉,人民生活困苦,后句则揭示宫廷内部歌舞升平、官员沉溺享乐的场景,反映了统治阶层与民间生活的巨大反差,揭示了社会矛盾的尖锐性。
“妖党白莲传有种,旧家乔木替无人”进一步揭示了社会的不稳定因素,白莲教等秘密组织的存在,预示着潜在的社会动荡。同时,以“旧家乔木替无人”比喻家族衰落,人才凋零,暗含对社会风气败坏的感慨。
最后,“开元初载姚崇相,遗老讴思泪渍巾”以唐代盛世开元时期姚崇辅佐唐玄宗为例,表达了对过去辉煌时代的怀念,同时也寄托了对当前社会现状的深深忧虑,以及对能出现像姚崇那样贤相来拯救国家的渴望。
整体而言,这首诗深刻反映了诗人对社会现实的洞察与忧虑,以及对历史的缅怀与对未来的期待,展现了清代文人对于国家命运的深切关怀。
惊飙卷白日,朔气逼寒门。
已密何须急,虽多未觉繁。
势轻飞有态,光洁莹无痕。
磥砢封乔木,玲珑缀夕轩。
迹深看敝躧,歌苦相车辕。
测厚矜肤寸,愁消怯晏温。
崩腾云将合,飒沓雨师屯。
埽去蛟螭乱,堆成虎豹蹲。
夜明休秉烛,诗兴助开樽。
公若怜萱桂,那辞访小园。
遭遇爵位轻,治平进取难。
不见明经士,白首成一官。
怜尔吾家驹,学问知所安。
得名万众中,奋迅生羽翰。
天子临广廷,公卿肃衣冠。
传呼署甲乙,谁不倾目观。
我时忝陪侍,趋拜玉座前。
鄂秀莩亦荣,不自知欣欢。
勿言势尚卑,无以地固寒。
鸾凤曾棘栖,蛟龙亦泥蟠。
孟轲称三乐,富贵不与焉。
恨我不如尔,千钟益悲叹。
奈何方远别,浩荡江湖间。
临分岂自胜,流涕空汍澜。
公提史臣笔,记注天子侧。
日成唐虞风,噩噩在典策。
家声继纯粹,论著多切直。
周南未成书,流涕尝感激。
忽从东溟飞,上拱宸斗极。
清淮净无波,归马闲且奕。
帝宫青冥间,白日升晓色。
儒人相庆语,文道宜久职。
公归演纶诰,制度期能觌。
鸿鹄怀远心,不畏霜露寒。
鸡鹜守樊笼,朝游暮来还。
人生感意气,朋友死一言。
况分社稷忧,复在君臣间。
杨侯一麾守,万里苍梧山。
瘴海不可游,众人昔云难。
升车独慷慨,即路无险艰。
乃知抱忠信,可以居夷蛮。
昔贤尚功名,天子忧南蕃。
报国恩汲汲,勿令岁月迁。
驰骛圣不足,治安愚有馀。
愿言从物役,即事实燕居。
清切掖垣峻,深沈云阁虚。
食有万钱膳,架多四部书。
低头悟素餐,游日惭古初。
非吏复非隐,人言定何如。
平生山林尚,自与功名疏。
何为出不反,视此岁月徂。
秋风陨高林,蟋蟀鸣阶除。
行矣浮扁舟,季鹰不欺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