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又和彦常试院即事·其一》
《又和彦常试院即事·其一》全文
宋 / 韦骧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

城壖候馆势弘开,捧诏彤庭薄暮来。

庠序旁延优上舍,行能参考见高才。

糊名独得珠无胫,摭实更忻山有莱。

贤杰闻风争入彀,箪瓢何足乐颜回。

(0)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宋代科举考试的场景,展现了考场内外的氛围与人物情感。首句“城壖候馆势弘开”描绘了考场的宏大与庄严,预示着选拔人才的重要性和规模。接着,“捧诏彤庭薄暮来”则生动地刻画了考生在傍晚时分,带着诏书进入考场的情景,充满了紧张与期待。

“庠序旁延优上舍,行能参考见高才”两句,通过描述考场周边的延伸与内部的布局,以及考生们的表现,暗示了考试的公正与选拔的严格性。考生们不仅需要具备卓越的学识,还要展现出良好的品行,这体现了古代科举制度对人才全面素质的要求。

“糊名独得珠无胫,摭实更忻山有莱”这两句运用了巧妙的比喻,将考生的匿名考试比作珍珠不因脚短而失去价值,强调了考试过程中的公平性;同时,通过“摭实”(搜集事实)与“山有莱”(山中生长的草木),表达了对考生真实能力的认可与喜悦之情。

最后,“贤杰闻风争入彀,箪瓢何足乐颜回”两句,以颜回(孔子的学生,以生活简朴著称)为例,赞美了那些才华横溢、不畏艰难的贤士,即使生活清贫,也乐于追求学问与理想。这里不仅赞扬了考生们的高尚品质,也表达了对教育与人才选拔的重视与期待。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科举考试场景的细腻描绘,展现了古代社会对知识、才能与品德的高度重视,以及对公平竞争与人才选拔的执着追求。

作者介绍
韦骧

韦骧
朝代:宋   字:子骏   籍贯:钱塘   生辰:公元一0五三年

公元一〇三三年至一一一〇五年,字子骏,钱塘人。生于宋仁宗明道二年,卒于徽宗崇宁四年,年七十三岁。工诗文。皇祐五年(公元一0五三年)进士,除知袁州萍乡系。历福建转连判官,主客郎中。出为变路提刑。建中靖国初,(公元一一〇一年)除知明州丐宫祠,以左朝议大夫提举洞霄宫,卒。骧著有文集十八卷,赋二十卷,均《宋史艺文志》并传于世。
猜你喜欢

奉送裴司徒令公自东都留守再命太原

星使出关东,兵符赐上公。

山河归旧国,管籥换离宫。

行色旌旗动,军声鼓角雄。

爱棠馀故吏,骑竹见新童。

汉垒三秋静,胡沙万里空。

其如天下望,旦夕咏清风。

(0)

寓兴二首·其一

常谈即至理,安事非常情。

寄语何平叔,无为轻老生。

(0)

唐乐府十首·其二轮者讴

挽粟上高山,高山若平地。

力尽心不怨,同我家私事。

去者不遑宁,归者唱歌行。

相逢古城下,立语天未明。

一身远出塞,十口无税征。

(0)

秋日夏口涉汉阳献李相公

日望衡门处,心知汉水濆。

偶乘青雀舫,还在白鸥群。

间气生灵秀,先朝翼戴勋。

藏弓身已退,焚稿事难闻。

旧业成青草,全家寄白云。

松萝长稚子,风景逐新文。

山带寒城出,江依古岸分。

楚歌悲远客,羌笛怨孤军。

鼎罢调梅久,门看种药勤。

十年犹去国,黄叶又纷纷。

(0)

杪秋洞庭中怀亡道士谢太虚

漂泊日复日,洞庭今更秋。

青枫亦何意,此夜催人愁。

惆怅客中月,徘徊江上楼。

心知楚天远,目送沧波流。

羽客久已殁,微言无处求。

空馀白云在,容与随孤舟。

千里杳难望,一身当独游。

故园复何许,江海徒迟留。

(0)

送李补阙之上都

独归西掖去,难接后尘游。

向日三千里,朝天十二楼。

路看新柳夕,家对旧山秋。

惆怅离心远,沧江空自流。

(0)
诗词分类
黄河 访友 劝勉 喜悦 竹子 客愁 写山 写鸟 亲情 音乐 宫怨 贬谪 相思 惜春 惜时 宴会 桃花 愤世嫉俗
诗人
本寂 王之涣 滕宗谅 道济 丁敬 包拯 范晔 屈复 洪升 慧远 丁日昌 钱俶 徐淑 萧泰来 张志和 神秀 薛昭蕴 韩崶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