伐鼓临江放棹行,江云黯黯欲相迎。
楼台树压山平出,芦荻风回潮渐生。
落日西津同作客,新年北府又增兵。
匡时无计聊舒啸,鸥鹭全能减宦情。
伐鼓临江放棹行,江云黯黯欲相迎。
楼台树压山平出,芦荻风回潮渐生。
落日西津同作客,新年北府又增兵。
匡时无计聊舒啸,鸥鹭全能减宦情。
这首清代金镇的《渡江至京口作》描绘了诗人乘船过江的情景。首句“伐鼓临江放棹行”,以鼓声和行舟动作渲染出江边热闹而紧张的气氛。次句“江云黯黯欲相迎”,通过阴沉的江云暗示诗人内心可能的沉重心情。
第三句“楼台树压山平出”,写出了江岸楼台与山峦在视野中的层次感,展现了江南水乡的景致。第四句“芦荻风回潮渐生”,则通过芦苇随风摇曳和潮水的涌动,进一步渲染了江面的动态美。
第五、六句“落日西津同作客,新年北府又增兵”,诗人将自己比作过客,感叹时光流逝,同时揭示了社会动荡,北府兵力增加的现实。最后一句“匡时无计聊舒啸,鸥鹭全能减宦情”,表达了诗人对于无法改变时局的无奈,以及希望通过隐逸生活来排解仕途上的忧虑。
整首诗以景寓情,既有对自然景色的细腻描绘,也融入了诗人深沉的人生感慨,展现了清初文人面对世事变迁的复杂心境。
牙尔何为,唇吻之间,谁来抵巇。
记免怀学语,常胶香饵,成童毁龀,屡系轻丝。
拾慧难防,笑人易冷,深悔年来欠护持。
金刚坏,便因风咳唾,珠玉参差。儿曹莫道吾衰。
正开窦容君出入时。
只未经漱石,砺先难忍,倘逢骂贼,嚼竟何施。
蔗滓功劳,齑根身世,未报红绫已若斯。
从今世,但投梭善避,不废歌诗。
入春几日,又匆匆分得,韶光刚半。
病里每愁佳节过,何况天涯羁怨。
帐构馀香,罗巾残墨,零落无人管。
东风归去,故园重问莺燕。
那见此际江南,澹烟微雨,玉笛吹都遍。
弹指十年重叠恨、偏到今朝凄断。
蜡桃花,绿纨金蝶,可惜闲庭院。
秋千墙角,夜来明月撩乱。
展卷呼之起。便迎人、低眉柔骨,百般神似。
不分丹青神妙笔,变相都成非是。
算鬼趣、直穷到此,袍笏当场宜活现,奈破衫、多半妆穷子。
真与假,有谁记。
笔头粉墨谈何易,要包罗、太行三峡,眼中心底。
莫道当前真出丑,占尽人间头地。
且漫问、王侯饿隶。
衮衮相逢皆此辈,只笑啼、暂戴猴冠耳。
谁竞识,真羞耻。
又垂鞭、高梁桥畔,玉泉如带低绕。
翠华当日巡行处,夹辇复生春草。
龙尾道,应倍忆、银绯散直寻春草。宝花压帽。
看玉勒骢嘶,朱衣吏引,日伴翠尊倒。
当年事,佛日红霞环抱。霜华千树凝晓。
海腥一自翻西极,楼阁五云俱渺。
花亦老,便种得、夭桃秾李都年少。题诗再到。
愿满挹天羹,长携莲炬,来问艳妆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