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暮天欲雪,郊原风色饶。
山寒增突兀,树暝入萧条。
野水照茅屋,归人争断桥。
窗前有新句,欲觅已寥寥。
岁暮天欲雪,郊原风色饶。
山寒增突兀,树暝入萧条。
野水照茅屋,归人争断桥。
窗前有新句,欲觅已寥寥。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冬日傍晚,雪将至时的山水画卷。诗人以细腻的笔触,捕捉了自然界的细微变化,营造出一种静谧而又略带寒意的氛围。
首联“岁暮天欲雪,郊原风色饶”,开篇即点明时节与天气,预示着一场雪即将降临,郊外的景色因风而显得更加丰富,为后续画面的展开埋下伏笔。
颔联“山寒增突兀,树瞑入萧条”,进一步描绘了雪前山林的景象。山在寒冷中显得更为峻峭,树木在昏暗中更显萧瑟,通过对比和细节描写,增强了画面的立体感和季节感。
颈联“野水照茅屋,归人争断桥”,转而聚焦于人物活动。野水倒映着茅屋,归家的人们急切地穿过断桥,这一场景既展现了生活的日常,也增添了画面的动态美。
尾联“窗前有新句,欲觅已寥寥”,收束全诗,诗人似乎在窗前构思诗句,但发现灵感已逝,暗示了创作过程中的瞬间与遗憾。这样的结尾,既是对创作状态的描绘,也引发了读者对艺术创造过程的思考。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和情感抒发,成功地构建了一个充满诗意的冬日雪前景象,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的深刻感悟和对生活细节的敏锐观察。
一雨洗空阁,象纬迫人清。
披襟台上,坐看北斗正旋衡。
知是南宫列宿,初出极星未远,龙角正分明。
河汉馀千里,风露已三更。
坐未久,书帙散,酒壶倾。
凉生殿阁,冷然邀我御风行。
拟欲乘槎一问,但得天孙领略,安用访君平。
莫笑儒生事,造化掌中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