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骄阳伏太阴,疾雷破壁下遥岑。
久居坏户随虫蛰,细检农书禳岁祲。
柱础出云屯宿雨,箨龙驱笋补疏林。
天威似欲祛魑魅,未许蛟螭遂陆沉。
正月骄阳伏太阴,疾雷破壁下遥岑。
久居坏户随虫蛰,细检农书禳岁祲。
柱础出云屯宿雨,箨龙驱笋补疏林。
天威似欲祛魑魅,未许蛟螭遂陆沉。
这首诗描绘了惊蛰前闻雷的情景,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现象的独特感悟和深刻理解。
首联“正月骄阳伏太阴,疾雷破壁下遥岑”以生动的笔触描绘了正月里阳光炽烈,却因雷声而显得有些压抑的景象。骄阳与太阴的对比,疾雷的突兀,以及它穿透墙壁,直击远处山峰的气势,营造了一种紧张而震撼的氛围。
颔联“久居坏户随虫蛰,细检农书禳岁祲”转而描述了自然界中生物的反应。在雷声的威慑下,昆虫们纷纷躲入洞穴,仿佛是大自然的一种自我保护机制。同时,诗人也借由“细检农书禳岁祲”,暗示了人们对于自然现象的敬畏之心,以及通过农书知识来预防和应对可能带来的灾害。
颈联“柱础出云屯宿雨,箨龙驱笋补疏林”则进一步展示了雷声带来的自然变化。柱础上凝聚的云气预示着即将到来的雨水,而“箨龙驱笋补疏林”则形象地描绘了雷声后,新生命在森林中的生长,仿佛是雷声为新生力量开辟了道路。
尾联“天威似欲祛魑魅,未许蛟螭遂陆沉”表达了诗人对自然力量的敬畏。这里的“祛魑魅”象征着清除邪恶或不祥之物,而“未许蛟螭遂陆沉”则是说即使是蛟龙这样的强大生物,在天威面前也无法轻易逃脱。这不仅体现了诗人对自然规律的深刻认识,也蕴含了对宇宙秩序的尊重与敬畏。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惊蛰前闻雷这一自然现象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界的深刻洞察和独特感悟,同时也传达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