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来独倚静生凉,隔却花光风送香。
竹影萧疏依录曲,赚他明月到回廊。
晚来独倚静生凉,隔却花光风送香。
竹影萧疏依录曲,赚他明月到回廊。
此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略带凉意的夜晚景象,诗人独自倚靠在栏杆上,感受着周围环境的静谧与美好。通过细腻的笔触,诗人捕捉到了自然界的细微变化,如花光、微风、竹影和月光,将这些元素巧妙地融合在一起,营造出一种既幽静又充满生机的画面。
首句“晚来独倚静生凉”直接点明了时间与情境,傍晚时分,诗人独自一人倚靠在栏杆上,感受到一阵凉意,这不仅指物理上的温度变化,也暗含了内心的平静与清凉。这种孤独与宁静的结合,为整首诗奠定了基调。
第二句“隔却花光风送香”,进一步描绘了周围的环境。虽然被花光所隔开,但微风却带来了花香,这不仅增加了画面的层次感,也暗示了自然界的和谐与生命力。花香随风飘散,仿佛是大自然对诗人的馈赠,让人心旷神怡。
第三句“竹影萧疏依录曲”,将视线转向了竹林。竹影在月光下显得格外清晰,它们在栏杆旁轻轻摇曳,形成了一种独特的韵律美。这里的“录曲”可能指的是栏杆的曲线,竹影与之相映成趣,增添了画面的动态感和美感。
最后一句“赚他明月到回廊”,则以一种幽默而富有想象力的方式收尾。诗人似乎在说,是月光主动找上门来,与栏杆、竹影和花香共同构成了这一美妙的夜晚景象。这句话不仅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美的欣赏,也流露出一种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愉悦心情。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观察和生动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深刻感悟和独特审美情趣。它不仅是一幅视觉上的画卷,更是一段心灵的旅程,引导读者在繁忙的生活中找到片刻的宁静与美好。
岳麓猿声里,湘流鴈影边。
自天持一节,到日是新年。
身退名逾重,今稀古则然。
黄花非不好,只是插离筵。
四十专城古巳稀,君侯五七更英奇。
九重临遣廷尉正,千里驩迎循吏师。
鸿鴈同科金玉律,鵷雏先集凤凰枝。
少年勇退无人会,孤竹初心逊伯夷。
金家先遯却谁知,匹马西归也大奇。
出尽莫嫌三宿恋,坏麻不待七年迟。
风生折槛人无古,水遶圜桥士有师。
六一澹庵乔木在,今秋新长雪霜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