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病中折菊为供》
《病中折菊为供》全文
明 / 沈周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忧怀判与菊无私,柰此篱根烂漫枝。

彊借陶瓶应秋事,因将病眼洗寒姿。

梦中笑口簪花伴,枕上清斋止酒诗。

小阁纸帘岑寂地,药烟零乱鬓丝垂。

(0)
鉴赏

这首明代诗人沈周的《病中折菊为供》描绘了诗人在病中对菊花的独特情感。首句“忧怀判与菊无私”,诗人将自己的忧虑和情感寄托于菊花,赞美其高洁无暇,暗示自己内心的坦荡。次句“奈此篱根烂漫枝”则表达了诗人对盛开的菊花的喜爱和无奈,因为身体状况无法尽情欣赏。

第三句“强借陶瓶应秋事”,诗人勉强借助陶瓶来盛放菊花,呼应秋天的景象,同时也暗含了诗人试图以菊花来提振病中的精神。第四句“因将病眼洗寒姿”,通过“病眼”和“寒姿”,描绘出诗人凝视菊花时的清冷心境,寓言自己的坚韧与清高。

第五句“梦中笑口簪花伴”,想象在梦境中,诗人带着笑容插着菊花,与花为伴,流露出对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的热爱。第六句“枕上清斋止酒诗”,进一步展现诗人病中生活的简朴,以清斋戒酒来保持心境的宁静,同时创作诗歌以抒发情感。

最后一句“小阁纸帘岑寂地,药烟零乱鬓丝垂”,描绘了诗人独处的小阁,纸帘轻掩,环境静谧,只有药烟缭绕,鬓发散乱,形象地刻画出诗人病中孤寂而坚韧的形象。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病中折菊为线索,展现了诗人坚韧不屈的精神风貌,以及对自然和生活的深深热爱。

作者介绍
沈周

沈周
朝代:明   字:启南   号:石田   籍贯:长洲(今江苏苏州)   生辰:1427~1509

沈周(1427~1509)明代杰出书画家。字启南,号石田、白石翁、玉田生、居竹居主人等。汉族,长洲(今江苏苏州)人。生於明宣德二年,卒於明正德四年,享年八十三岁。不应科举,专事诗文、书画,是明代中期文人画“吴派”的开创者,与文徵明、唐寅、仇英并称“明四家”。传世作品有《庐山高图》、《秋林话旧图》、《沧州趣图》。著有《石田集》、《客座新闻》等。 
猜你喜欢

江上望九华山二首·其二

穷探虽得尽幽奇,山势须从远望知。

几朵芙蓉开碧落,九天屏嶂列旌麾。

高同华岳应天忝,名亚匡庐却稍卑。

信是谪仙还具眼,九华题后竟难移。

(0)

即事漫述四首·其三

窅窅深愁伴客居,江船风雨夜灯虚。

尚劳车驾臣多缺,无补疮痍术已疏。

亲老岂堪还远别,时危那得久无书。

明朝且就君平卜,要使吾心不负初。

(0)

送刘伯光

五月茅茨静竹扉,论心方洽忽辞归。

沧江独棹冲新暑,白发高堂恋夕晖。

谩道《六经》皆注脚,还谁一语悟真机?

相知若问年来意,已傍西湖买钓矶。

(0)

夜宿香山林宗师房次韵二首·其一

幽壑来寻物外情,石门遥指白云生。

林间伐木时闻响,谷口逢僧不记名。

天壁倒涵湖月晓,烟梯高接纬阶平。

松堂静夜浑无寐,到枕风泉处处声。

(0)

番阳朱仲潜赴广东学正赠别

秋风浩荡扫蛮烟,海月偏宜下濑船。

北阙尚迟宣室召,南交暂借广文毡。

槟榔日食谙殊俗,荔子园租当俸钱。

况说伏波能荐士,长裾谁得似君贤。

(0)

拟古十二首·其九

昔常好名山,五岳期遍历。

思见松与乔,再拜问仙液。

微生累妻子,常为饥冻役。

叹此血肉躯,何以生羽翼。

谅非金石同,服食竟何益。

不如安我常,百年任所适。

(0)
诗词分类
生活 愤慨 忧国忧民 思亲 伤感 感慨 军旅 离别 乐府 壮志难酬 归隐 和诗 伤逝 泰山 闺怨 羁旅 奉和 赞颂
诗人
法照 高允 涂瑞 张齐贤 髡残 王镕 金人瑞 叶衡 狄仁杰 李旦 刘几 陈昌齐 惟俨 凌廷堪 任伯雨 西鄙人 虞姬 刘令娴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