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茅茨静竹扉,论心方洽忽辞归。
沧江独棹冲新暑,白发高堂恋夕晖。
谩道《六经》皆注脚,还谁一语悟真机?
相知若问年来意,已傍西湖买钓矶。
五月茅茨静竹扉,论心方洽忽辞归。
沧江独棹冲新暑,白发高堂恋夕晖。
谩道《六经》皆注脚,还谁一语悟真机?
相知若问年来意,已傍西湖买钓矶。
这首诗描绘了送别友人的场景,充满了深情与哲思。首句“五月茅茨静竹扉”以简练之笔勾勒出送别的季节与地点,五月的炎热与竹扉的宁静形成鲜明对比,营造出一种淡淡的离愁氛围。接着,“论心方洽忽辞归”表达了朋友间深厚的情谊,以及突然分别时的意外与不舍。
“沧江独棹冲新暑,白发高堂恋夕晖”两句,通过想象友人独自驾舟于江上,面对炎炎夏日,以及对家中年迈父母的眷恋,展现了友情与亲情的交织,以及对未来的不确定感。这里既有对自然景象的细腻描绘,也有对人性深处情感的深刻洞察。
“谩道《六经》皆注脚,还谁一语悟真机?”则转向对学问与人生的思考,提出对传统经典的理解不应止步于表面,而是要探寻其背后的真谛。这不仅是对友人的勉励,也是诗人对自己追求真理的自我反思。
最后,“相知若问年来意,已傍西湖买钓矶”以西湖为背景,预示着友人将在此地寻求心灵的平静与生活的乐趣。这一句不仅表达了对友人未来生活的美好祝愿,也暗含了诗人对自身生活态度的向往——在自然中寻找心灵的归宿。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送别的情景,巧妙地融入了对友情、亲情、学问和人生哲理的思考,展现了诗人深邃的情感世界和哲学思考。
妾命薄如秋叶叶,薄从风胜如妾妾。
薄此身何所依叶,薄常趁风中飞妾。
薄命如秋影影瘦,伶俜月中冷妾身。
强在如影轻影轻,犹得随月行良人。
远戍交河北,堂上姑嫜发应白。
鬻钗剪发奉甘旨,夜制寒衣寄万里。
妾命强存不,如死妾命薄。
何太恶容华,暗向菱花落。
古冶城西行二里,大梦山前见湖水。
势接危栏拍断矶,直似沧浪烟景底。
藕花菱叶吹香时,鸂鶒鸿鶄来去飞。
丹石凝云作铜烂,碧沙射日生琼辉。
胡为同心不共赏,几度相思成独往。
花宫钟鼓久寂寥,梵宇楼台但苍莽。
适君见我自六平,报最又欲趋承明。
分携肯惜矶下醉,留别须题矶上名。
西山巀嶭连云起,东望锦城如井底。
四时积雪不曾消,春来尽作巴江水。
郎官未识蜀山川,马首西行如上天。
归到琴堂长对雪,益思美政答丰年。
文翁旧化今如梦,期月应知蔼弦诵。
蜀人解道杜陵诗,尽说公来雪山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