凿山樊圃幻屏帷,自出胸中一段奇。
拓寿域归常住地,注恩波入放生池。
剪蒿忍放蛙分部,空穴宁教兔不疑。
坐看春风归约勒,先开墙角向南枝。
凿山樊圃幻屏帷,自出胸中一段奇。
拓寿域归常住地,注恩波入放生池。
剪蒿忍放蛙分部,空穴宁教兔不疑。
坐看春风归约勒,先开墙角向南枝。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僧人精心设计并建造了一个放生池,以保护动物免受伤害,同时赋予了自然与生命和谐共存的美好愿景。诗中充满了对生命的尊重和对自然环境的爱护之情。
首句“凿山樊圃幻屏帷”,生动地描绘了僧人开山辟地,创造了一个宛如仙境般的园林景观,其中蕴含着一种超凡脱俗的意境。接下来,“自出胸中一段奇”则点明了这种景观的独特之处并非偶然,而是僧人心中深思熟虑的结果,体现了其非凡的创造力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拓寿域归常住地,注恩波入放生池”两句进一步阐述了放生池的设立目的,不仅是为了延长生命的长度,更是为了给予生命以自由和尊严,体现了佛教慈悲为怀、众生平等的理念。通过“注恩波”这一形象化的描述,诗人表达了对生命的深切关怀和对自然生态的尊重。
“剪蒿忍放蛙分部,空穴宁教兔不疑”这两句则展现了僧人对小动物的细心照料和保护,他不仅为蛙类提供了栖息之地,还确保兔子等动物不会受到惊扰,体现了对自然界生物多样性的珍视和保护意识。
最后,“坐看春风归约勒,先开墙角向南枝”描绘了春天到来时,万物复苏的景象。诗人坐在放生池旁,欣赏着春风吹过,万物生长的美景,而放生池的墙角已经率先绽放出南向的花朵,预示着新生与希望的到来。这不仅是对自然之美的赞美,也是对僧人用心构建这一和谐生态的肯定和颂扬。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僧人对生命的敬畏之心、对自然的热爱之情以及对和谐共生理念的实践,是一首充满人文关怀和生态智慧的佳作。
宇宙原无外。
问当年、渠缘底事,强逃人世。
争心刘郎栽种后,长恁玄都观里。
何用羡、武陵溪水。
一见桃花还一笑,领春工、千古无穷意。
儿女恨,且收起。
洞中空阔多闲地。
但人闲、羊肠九折,未能如此。
我已衰翁君渐老,那复颠张醉李。
看翻覆、雨阴风霁。
捱得清和时候了,舣扁舟、只待归来耳。
惟处静,解吾志。
晚打西江渡。
便抬头、严城鼓角,乱烟深处。
无限珠玑双手接,颇觉奚囊暴富。
强载月、空舟回去。
劝子不须忧百草,四周维、自著灵鳌柱。
互今古,只如许。
杭州直北还乡路。
想山中、猿呼鹿啸,鹭翔鸥舞。
尽道翁归真个也,只怕颜容非故。
愿从此、耕云钓雨。
盘谷幽深空谷杳,但书来、时寄相思句。
千里外,镇延伫。
月绽浮云里。
未须臾、长风扫荡,碧空如水。
谁在冰壶玉界上,眇视征蛮战蚁。
便弃掷、尘寰脱屣。
絺葛清冷紧袖冷,露华浓、暗袭人肌理。
和酷暑,争些气。
谯楼漏转三更二。
夜沈沈、经星纬宿,换垣移市。
万籁渐生秋意思,时节那堪屈指。
奈投老、未酬归计。
矫首高天天不应,忽林梢、睡鹊惊飞起。
同一梦,我与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