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常好名山,五岳期遍历。
思见松与乔,再拜问仙液。
微生累妻子,常为饥冻役。
叹此血肉躯,何以生羽翼。
谅非金石同,服食竟何益。
不如安我常,百年任所适。
昔常好名山,五岳期遍历。
思见松与乔,再拜问仙液。
微生累妻子,常为饥冻役。
叹此血肉躯,何以生羽翼。
谅非金石同,服食竟何益。
不如安我常,百年任所适。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名山大川的向往和对长生不老的追求,同时也流露出对现实生活的无奈和对生命本质的思考。
首句“昔常好名山,五岳期遍历”,诗人回忆自己过去对名山大川的热爱,希望能遍访五岳,表达出对自然美景的向往。接着,“思见松与乔,再拜问仙液”,诗人想象着见到松树和乔木,向它们请教长生不老的仙丹,体现了对长寿的渴望。
然而,“微生累妻子,常为饥冻役”,诗人意识到自己因家庭责任而无法实现这些梦想,生活常常被饥饿和寒冷所困扰,表达了对现实生活的无奈。接下来,“叹此血肉躯,何以生羽翼”,诗人感叹自己的肉体无法像鸟儿一样飞翔,表达了对生命局限性的感慨。
最后,“谅非金石同,服食竟何益”,诗人认为自己并非如金石般坚硬,服用仙丹也无济于事,流露出对长生不老的怀疑。同时,“不如安我常,百年任所适”,诗人决定接受现实,顺应自然规律,让生命在一百年的时间里自由发展,表达了对生命的豁达态度。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诗人对名山、长生不老的向往与现实生活的矛盾,以及对生命本质的深刻思考,展现了元末明初文人对人生价值和生命意义的探索。
好花开到红榴,帝城明日端阳届。
先生寿旦,官厨细酒,士林嘉会。
内阁当年,七人同事,四人今在。
一人千里外,还留鼎足,欢相对、须拚醉。
不改平生刚介。更华发、朱颜无改。
声名事业,安荣忧患,从前无愧。
绀雪晨餐,黄庭昼咏,出尘潇洒。
碧云冠,往来天台雁荡,作人间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