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偈颂十五首·其七》
《偈颂十五首·其七》全文
宋 / 释慧方   形式: 偈颂

第一玄,拶破髑髅前。第二玄,照用在机先。

第三玄,物我两俱全。第一要,个中明得兆。

第二要,机俊未为妙。第三要,觌面须回照。

(0)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僧人释慧方所作的《偈颂十五首》中的第七首,以禅宗的智慧和哲理为主题。诗中运用了象征和比喻的手法,探讨了禅悟的三个层次以及修行者在追求觉悟过程中的三个关键要素。

“第一玄,拶破髑髅前。” 这句诗以“拶破髑髅”为喻,形象地表达了在深入探索内心深处时,需要勇敢面对自我,打破对自我的固有认知,以达到更深层次的觉醒。

“第二玄,照用在机先。” 这句强调了在行动之前,即在事物发生之前,就应具备洞察力和预见性,如同明灯照亮前行的道路,预知并适应变化,体现了禅宗中“机锋”的概念,即在恰当的时机采取行动。

“第三玄,物我两俱全。” 这句揭示了在禅悟的最高境界中,个体与万物、自我与他者之间不再有界限,达到了和谐统一的状态,体现了禅宗中“无我”的思想,即超越了个人的局限,与宇宙万物融为一体。

“第一要,个中明得兆。” 强调了在追求觉悟的过程中,首先需要在内心深处找到线索,明确自己的方向和目标,这是修行的第一步。

“第二要,机俊未为妙。” 提醒修行者,仅仅依靠机巧或聪明并不足以达到真正的觉悟,真正的智慧在于顺应自然,不刻意追求,自然而然地流露。

“第三要,觌面须回照。” 最后一句强调了在面对现实时,需要有反观自省的能力,通过审视自己的言行举止,不断修正和完善自我,以达到内心的平静和清明。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层层递进的方式,阐述了禅宗修行的深刻内涵,从面对自我、洞察先机、达到物我合一,到明确目标、避免过度依赖机巧、通过反观自省实现内在的和谐与成长,展现了禅宗哲学的深邃与智慧。

作者介绍

释慧方
朝代:宋

释慧方,号超宗,俗姓龚,临江(今江西樟树西南)人。十七岁试经得度,历参名宿,执侍悟新禅师十四年。徽宗宣和中,初住隆庆寺,迁住吉州禾山寺、洪州云岩寺。为南岳下十四世,黄龙死心悟新禅师法嗣。有《超宗慧方禅师语录》一卷(收入《续藏经》)。《嘉泰普灯录》卷一○、《五灯会元》卷一八有传。今录诗三十九首。
猜你喜欢

雨晴

天缺西南江面清,纤云不动小滩横。

墙头语鹊衣犹湿,楼外残雷气未平。

尽取微凉供稳睡,急搜奇句报新晴。

今宵绝胜无人共,卧看星河尽意明。

(0)

浣溪沙·其八偕叔高、子似宿山寺戏作

花向今朝粉面匀,柳因何事翠眉颦?

东风吹雨细于尘。

自笑好山如好色,只今怀树更怀人。

闲愁闲恨一番新。

(0)

西江月.为范南伯寿

秀骨青松不老,新词玉佩相磨。灵槎准拟泛银河。

剩摘天星几个。奠枕楼东风月,驻春亭上笙歌。

留君一醉意如何。金印明年斗大。

(0)

朝中措·其一

腊穷天际傍危栏。密雪舞初残。

表里江山如画,分明不似人间。

功名何在,文章漫与,空叹流年。

独恨归来已晚,半生孤负渔竿。

(0)

梅子黄时雨

云宿江楼,爱留人夜语,频断灯炷。

奈倦情如醉,黑甜清午。

谩道迎薰何曾是,簟纹成浪衣成雨。茶瓯注。

新期竹院,残梦莲渚。应误。重帘凄伫。

记并刀剪翠,秋扇留句。信那回轻道,而今归否。

十二曲阑随意凭,楚天不放斜阳暮。沉吟处。

池草暗喧蛙鼓。

(0)

殢人娇·其一

深院海棠,谁倩春工染就。映窗户、烂如锦绣。

东君何意,便风狂雨骤。堪恨处,一枝未曾到手。

今日乍晴,匆匆命酒。犹及见、胭脂半透。

残红几点,明朝知在否。问何似,去年看花时候。

(0)
诗词分类
七夕 春天 爱国 哲理 送别 端午节 思念 友情 月亮 重阳节 人生 寒食节 悼念 赞美 中秋节 田园 山水
诗人
辨才 黄定 刘时中 王韫秀 张鸣善 杨恽 崔益铉 傅伯成 刘清之 冯桂芬 唐文治 佛图澄 曹叔远 陈东甫 郑絪 陈去病 胡旦 王季烈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