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安可常,适然成主宾。
坐君绿阴中,疑与涧壑邻。
秋花断人肠,忍死经冬春。
僧房歘觏止,乃为隔世人。
谂君亦避兵,徙宅城南新。
顾念亭子上,槐龙谁与驯?
轩棂与墙藩,位置尽手亲。
故知皆幻缘,有图存一尘。
邂逅吾且恋,矧君永昏晨。
观颐重所养,大患正有身。
祁诗审晚年,味之如饮醇。
咸同贞元际,缅想馀悲辛。
叙图将归君,展读还频频。
园林安可常,适然成主宾。
坐君绿阴中,疑与涧壑邻。
秋花断人肠,忍死经冬春。
僧房歘觏止,乃为隔世人。
谂君亦避兵,徙宅城南新。
顾念亭子上,槐龙谁与驯?
轩棂与墙藩,位置尽手亲。
故知皆幻缘,有图存一尘。
邂逅吾且恋,矧君永昏晨。
观颐重所养,大患正有身。
祁诗审晚年,味之如饮醇。
咸同贞元际,缅想馀悲辛。
叙图将归君,展读还频频。
这首诗是清代末期至近现代初期的陈宝琛所作,名为《题何润夫养园圃用卷中祁文端旧韵》。陈宝琛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园林之美,以及对友人的深厚情感。
首先,诗人表达了对园林易变的感慨:“园林安可常,适然成主宾。”园林虽美,却难以永恒,如同主人与宾客的相聚,总是短暂而偶然。接着,诗人描绘了在园林中的场景:“坐君绿阴中,疑与涧壑邻。”坐在绿荫下,仿佛置身于山涧峡谷之中,环境幽静而宜人。
然后,诗人通过“秋花断人肠,忍死经冬春”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深深眷恋,即使面对严冬,也愿意忍受,只为能再次欣赏到秋天的花朵。接下来,“僧房歘觏止,乃为隔世人”则描绘了偶遇僧舍的惊喜,仿佛找到了与世隔绝的宁静之地。
诗人进一步表达了对友人的关心和思念:“谂君亦避兵,徙宅城南新。”得知友人为了躲避战乱,迁居至城南的新家,心中充满了关切之情。接着,诗人回忆起与友人在亭子上的美好时光:“顾念亭子上,槐龙谁与驯?”怀念着在亭子上与友人共度的时光,仿佛那里的槐树也懂得与人亲近。
诗人最后表达了对友情的珍视和对生活的深刻思考:“轩棂与墙藩,位置尽手亲。故知皆幻缘,有图存一尘。”通过亲手布置园林的细节,诗人认识到一切皆是虚幻,唯有心中的图景才能永恒。结尾部分,“邂逅吾且恋,矧君永昏晨。观颐重所养,大患正有身。祁诗审晚年,味之如饮醇。咸同贞元际,缅想馀悲辛。叙图将归君,展读还频频。”表达了对友情的珍惜,以及对生活哲理的深思。通过阅读祁文端的诗,诗人感受到了晚年的平静与醇厚,回想起过去岁月的辛酸,更加珍视眼前的友情与生活。
综上所述,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刻的思考,展现了诗人对园林之美的赞美、对友情的珍视以及对生活哲理的感悟。
函关之东形势好,谁筑高台临大道。
鸡声寂寂台久荒,极目平原暗秋草。
昔在七国争雄年,田文好客谁能先。
手挥黄金若土苴,珠履门下常三千。
西入咸阳曾未久,几乎委身雄虎口。
机谋已遂幸东还,狗盗鸡鸣誇益友。
早使文知重贤士,当时不堕嬴秦计。
徒窃狐裘献幸姬,间关出走真儿戏。
文但好客能轻财,大义不明良可哀。
岂不见郭槐昔年称国士,燕山便筑黄金台。
梧桐日暖生紫云,綵凤飞下嗈嗈鸣。
台中之人不可见,日餐白玉歌长生。
凤去台空朝复暮,五色霞明玉京路。
云间仙乐按宫商,天上銮坡集鹓鹭。
瀛洲别来岁月遥,何时再赴群仙招。
醉呼斗酒酹太白,卧听花前碧玉箫。
子哙沽名堕庙社,燕昭信是真王者。
黄金不惜筑高台,郭隗能言千里马。
一时云集俱英豪,剧辛乐毅非儿曹。
建功已酬国士报,声名不让燕山高。
春秋义战由来少,何限生灵膏野草。
王风不作周道东,慷慨令人怀二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