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环日月似飞梭,鳌背棱棱窣堵波。
朱鸟前头森赑屃,苍龙左角见嵯峨。
玉函舍利朝光现,珠斗阑干午影过。
浩劫浮云开万象,宝华杂遝散芬陀。
两环日月似飞梭,鳌背棱棱窣堵波。
朱鸟前头森赑屃,苍龙左角见嵯峨。
玉函舍利朝光现,珠斗阑干午影过。
浩劫浮云开万象,宝华杂遝散芬陀。
此诗描绘了龙峰孤塔的壮丽景象,以日月、鳌背、朱鸟、苍龙等自然元素,营造出一种宏伟而神秘的氛围。诗人巧妙地运用比喻和象征手法,将塔与自然界的诸多元素相联系,不仅展现了塔的高耸与独特,也赋予了它超凡脱俗的气质。
首句“两环日月似飞梭”,以日月比作飞梭,生动地描绘了时间的流逝之快,同时也暗示了塔的永恒与不朽。接下来,“鳌背棱棱窣堵波”一句,通过描述塔身的棱角分明,仿佛是鳌背上的窣堵波(一种印度教的塔形建筑),进一步强调了塔的独特形态和庄严感。
“朱鸟前头森赑屃,苍龙左角见嵯峨”两句,继续通过神话中的神兽来增强画面的奇幻色彩。朱鸟(凤凰)和苍龙分别位于塔的前方和左侧,它们的存在不仅增添了塔的威严,也暗示了塔与天地间力量的紧密联系。
“玉函舍利朝光现,珠斗阑干午影过”描绘了塔在不同时间下的光辉景象。早晨的阳光透过玉函(可能指塔顶的装饰物)照射在舍利(佛教圣物)上,展现出神圣的光芒;而午后的光影则在珠斗(装饰品)之间穿梭,形成了一种动态的美。
最后,“浩劫浮云开万象,宝华杂遝散芬陀”表达了塔在历经沧桑之后,依然能展现出其内在的光辉与香气,象征着精神的永恒与超越物质世界的美好。整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邃的寓意,展现了龙峰孤塔的非凡魅力,以及诗人对自然与人文和谐共存的深刻感悟。
梦醒东湖久。喜今番、良友盍簪,俊游携手。
楼阁参差池沼固,一片残荷疏柳。
惜词人、停车较后。
古柏凌霄垂荫远,是卫公、亲植大盈亩。
树如此,人非旧。夕阳渐渐侵衣袖。
又眷怀、龙藏烟霞,洞天别有。
联袂重经清静地,更扰禅门蔬酒。
惜不见、潜西退叟。
一树梅花新月夜,问诗僧魂魄归来否。
空亭畔,独搔首。
登楼作赋,怅美人迟暮!枨触乡心如乱絮。
过拉武汉外,笔底沙边。问碑碣,累累草缠荒墓!
予心悲逝者,为甚勾留?何故栖迟不归去?
且待过青春,作计还乡,吟杜句,故人梓里!
应准备击钵催诗,海南香微熏炷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