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阳升降自相催,齿发谁教老不回。
犹有髻珠常照物,坐看心火冷成灰。
酥煎陇坂经年在,柑摘吴江半月来。
官冷无因得官酒,老妻微笑泼新醅。
阴阳升降自相催,齿发谁教老不回。
犹有髻珠常照物,坐看心火冷成灰。
酥煎陇坂经年在,柑摘吴江半月来。
官冷无因得官酒,老妻微笑泼新醅。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苏辙的《冬至日》,通过对冬至时节阴阳交替、岁月更迭的描绘,表达了对时光流逝和衰老的感慨。首句“阴阳升降自相催”,形象地展现了冬至日阴阳气运的变化,暗示了自然规律的无情推进。次句“齿发谁教老不回”直接点出诗人对青春不再的无奈,流露出对生命的感叹。
“犹有髻珠常照物”运用比喻,将白发比作髻珠,虽然已显苍老,但仍能照亮周围,象征着虽老犹有余晖。然而,“坐看心火冷成灰”则进一步揭示内心的寂寥,心如死灰,暗指诗人对世事的淡漠和对未来的悲观。
后两句“酥煎陇坂经年在,柑摘吴江半月来”通过写实,描述了冬至时节的食物,酥油煎饼和吴江柑橘,展现了生活的平淡与日常。最后以“官冷无因得官酒,老妻微笑泼新醅”收尾,表达了诗人官场失意,只能与老妻共饮家酿的清贫生活,但其中却流露出家庭的温馨和老妻的理解。
整体来看,这首诗情感深沉,寓言性强,既反映了诗人对人生阶段的思考,也体现了他对家庭生活的珍视。
无多春色,讶玉颜笑浅,暗窥篱密。
换了霓裳,不似罗浮旧相识。
薄醉朦胧未醒,疑夜雨、小楼遥忆。
算九九、匀遍胭脂,和露晓妆湿。欹立。帽檐侧。
似九英映人,趁迎朝日。炼砂剩液。
寒鹤低头啄苔碧。
应忆洗多渐减,仍冷抱、冰魂如昔。
甚出塞、声断续,坐闻怨笛。
丸月穿窗。爱流晶射缟,光夺兰釭。
素娥怜我独,画阁伴人双。莲漏静、篆烟凉。
听雁去衡阳。最苦伊、魂销瀚海,影度边墙。
含颦不语神伤。叹冤沉伏社,谶散毬场。
鲍家空有妹,寄远不成章。关月白、塞云黄。
愿早整归鞅。漫祷求、心香一瓣,烛泪千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