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遂宁府境内火池》
《遂宁府境内火池》全文
宋 / 袁说友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泽中有火犹为革,焰出方池更异常。

气烈群山酣土赤,阳潜深地液硫黄。

书生考订言虽确,造化工夫理甚彰。

君看舆薪一杯水,物因偏胜故为强。

(0)
拼音版原文全文
suìníngjìngnèihuǒchí
sòng / yuánshuōyǒu

zhōngyǒuhuǒyóuwèiyànchūfāngchígèngcháng

lièqúnshānhānchìyángqiánshēnliúhuáng

shūshēngkǎodìngyánsuīquèzàohuàgōngshènzhāng

jūnkànxīnbēishuǐyīnpiānshèngwèiqiáng

注释
泽:湖泊。
革:比喻像皮革一样坚韧。
群山酣土赤:形容山体因高温而变红。
阳潜深地:太阳潜藏在地下。
液硫黄:指地下的硫磺液体。
考订:考证校订。
造化:自然界的创造和变化。
物因偏胜故为强:事物由于某一方面特别突出,所以显得强大。
偏胜:过分的优势或偏向。
翻译
湖水中燃烧的火焰如同皮革被点燃,从方形池塘中冒出更是异乎寻常。
炽热的气息使群山醉酒般变红,阳光潜藏在地下,地下的液体富含硫磺。
读书人研究探讨虽言辞准确,但自然界的造化之工道理显而易见。
你看那车薪与一杯水的对比,事物因为偏性过强,才显得强大无比。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遂宁府境内的火池现象,诗人袁说友以生动的语言展现了这一自然奇观。"泽中有火犹为革",形象地描述了火池中燃烧的火焰犹如皮革般坚韧不息,"焰出方池更异常"则强调了火焰的奇特和非同寻常。接下来,"气烈群山酣土赤"描绘了火势之大,连群山都被映照得通红,土地仿佛被炽热所浸染。

"阳潜深地液硫黄"暗指火源可能与地下的硫磺活动有关,这是古人对自然现象的一种解释。诗人认为,虽然书生的研究言之凿凿,但这种自然现象背后蕴含的天地造化之理更为明显。最后,他以"君看舆薪一杯水,物因偏胜故为强"作结,比喻火池的力量源于其特殊的条件和偏盛之处,从而显得格外强大。

总的来说,这首诗不仅描绘了遂宁火池的壮观景象,也寓含了诗人对自然规律的深刻理解。袁说友以细腻的笔触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古代文人对自然现象的观察与思考。

作者介绍

袁说友
朝代:宋

(1140—1204)建宁建安人,流寓湖州,字起严,号东塘居士。孝宗隆兴元年进士。授溧阳主簿。历知池州、衢州、平江府,入为吏部尚书兼侍读。宁宗嘉泰三年,同知枢密院,进参知政事。罢以资政殿学士知镇江府。奉祠致仕。学问淹博,其疏奏多切时弊,诗文格调清新。任四川安抚使时,尝命属官辑蜀中诗文为《成都文类》。有《东塘集》。
猜你喜欢

次韵徐师川喜余来还之作

谪去暂经牛斗分,归来重赋豫章行。

鸰原悽断手足戚,陇水悲伤甥舅情。

半世问津今老大,一丘散发得生平。

长卿句法锋难犯,隐若蒙公万里城。

(0)

题泐潭院

平生麋鹿性,名山恣幽寻。

历尽岩壑奥,始闻钟梵音。

中多不凋木,上有自呼禽。

许税俗士驾,兹焉聊洗心。

(0)

莲华洞答友人

莲峰耸崔巍,在眼昔未到。

发兴空盘纡,舒写属吟啸。

五老如有情,遥岑动清眺。

新篇下紫霄,语我游历妙。

物景会相忘,烟霞领其要。

坐石掬清流,缘云睨奔峭。

悠然俛仰间,无心乃同调。

偕游会有期,山灵勿腾笑。

(0)

归自潘氏园途中遇雨有感

渐愧日晖晖,依人好鸟飞。

归来湖上路,小雨却沾衣。

(0)

送师川

去年徐郎诗句新,今来徐郎思不群。

帝子楼前阅秋浪,秦人洞口入朝云。

忽思赤壁过吾弟,更向舒州迎细君。

及此瓦盆春酒满,烧灯夜雨重论文。

(0)

早发新吴

行路柳枝弱,池塘草色齐。

石萝人共远,洲蕊意兼迷。

宿雾笼城郭,春飔入鼓鼙。

黄鹂花叶底,何事向人啼。

(0)
诗词分类
愤慨 忧国忧民 思亲 伤感 感慨 军旅 离别 乐府 壮志难酬 归隐 和诗 伤逝 泰山 闺怨 羁旅 奉和 赞颂 应制
诗人
邓拓 夏仁虎 江亢虎 金启华 陈更新 陈子范 钱昌照 范烟桥 石凌鹤 吕思勉 陈炯明 俞律 蔡谔 何叔衡 柏杨 朱自清 谢觐虞 闻一多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