泽中有火犹为革,焰出方池更异常。
气烈群山酣土赤,阳潜深地液硫黄。
书生考订言虽确,造化工夫理甚彰。
君看舆薪一杯水,物因偏胜故为强。
泽中有火犹为革,焰出方池更异常。
气烈群山酣土赤,阳潜深地液硫黄。
书生考订言虽确,造化工夫理甚彰。
君看舆薪一杯水,物因偏胜故为强。
这首诗描绘了遂宁府境内的火池现象,诗人袁说友以生动的语言展现了这一自然奇观。"泽中有火犹为革",形象地描述了火池中燃烧的火焰犹如皮革般坚韧不息,"焰出方池更异常"则强调了火焰的奇特和非同寻常。接下来,"气烈群山酣土赤"描绘了火势之大,连群山都被映照得通红,土地仿佛被炽热所浸染。
"阳潜深地液硫黄"暗指火源可能与地下的硫磺活动有关,这是古人对自然现象的一种解释。诗人认为,虽然书生的研究言之凿凿,但这种自然现象背后蕴含的天地造化之理更为明显。最后,他以"君看舆薪一杯水,物因偏胜故为强"作结,比喻火池的力量源于其特殊的条件和偏盛之处,从而显得格外强大。
总的来说,这首诗不仅描绘了遂宁火池的壮观景象,也寓含了诗人对自然规律的深刻理解。袁说友以细腻的笔触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古代文人对自然现象的观察与思考。
莲峰耸崔巍,在眼昔未到。
发兴空盘纡,舒写属吟啸。
五老如有情,遥岑动清眺。
新篇下紫霄,语我游历妙。
物景会相忘,烟霞领其要。
坐石掬清流,缘云睨奔峭。
悠然俛仰间,无心乃同调。
偕游会有期,山灵勿腾笑。
渐愧日晖晖,依人好鸟飞。
归来湖上路,小雨却沾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