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读此离骚,今朝渡湘水。
荒草满秋原,何处寻芳芷。
昔读此离骚,今朝渡湘水。
荒草满秋原,何处寻芳芷。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张嵲的作品,名为《渡湘水》。从诗中可以感受到诗人的怀旧情绪和对自然美景的赞赏。
"昔读此离骚,今朝渡湘水"两句,表明诗人曾经阅读过古代文学巨著《离骚》,今天则亲自渡过了湘江。这里不仅是时间上的对比,更是精神世界的交汇。《离骚》中充满了屈原的忧国忧民之情,诗人通过这两句表达了自己对于古代文化的深刻理解和个人经历的连接。
"荒草满秋原,何处寻芳芷"则描绘了一幅萧瑟秋景图。荒凉的草原在秋风中摇曳,诗人却是在寻找那些尚存的美好与希望。这两句通过对比手法,不仅展示了自然界的变化,更隐喻着诗人内心对于美好事物的渴望和追求。
整首诗语言简练而意境深远,既有对古典文学的致敬,也有对现实世界的深刻观察。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诗人传达了自己对于过往记忆与现实生活的思考,以及对美好事物不懈追求的精神态度。
季秋霜未降,庭草日竞生。
南墙菊数种,犹未别其名。
晨风收宿露,天宇净以明。
隐几坐空庭,忽闻田父声。
山果叶包杞,献我祝遐龄。
呼儿罗饤饾,开樽时一倾。
草木有花实,一枯还一荣。
嘘汲有常运,真宰那无情。
颓然与物流,吾亦何生成。
山中流水不知数,却有此泉名独著。
传是神仙崔紫霞,手发灵根最深处。
灵源一出通千山,穿岩喷窦无时乾。
涓涓河汉三秋静,洒洒冰壶六月寒。
往来汲者何曾断,瓶绠初停看又满。
苔侵石甃青已深,草暗山腰绿犹短。
君不见李侯刺剑名尚在,禅师卓锡人争传。
何如真仙有遗迹,一脉源源宛如昔。
香炉之山高插天,苍屏翠壁相钩连。
根盘势转几千仞,雄秀合在匡庐先。
深林隐白石,幽谷通清泉。
奇花异草不可数,悬崖绝磴难攀缘。
向来风尘动,苗獠兴戈鋋。
虔刘我黎庶,簸荡山与川。
犬羊数万居层巅,疏泉积粟仍种田。
天兵临之久不悛,欲战无路攻愈坚。
台臣亲握将帅权,博采筹策图十全。
炮车飞霹霹,冲击何磌磌。
摧枯与拉朽,声震西南偏。
诸苗悔祸方乞怜,面缚衔壁罗马前。
三军动地歌凯旋,功绩尽向山头镌。
今经数十载,边境犹帖然。
我来值春阴,远望生云烟。
题诗问山灵,感慨聊成篇。
愿教此地长无警,巩固皇图亿万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