摇落江空雁影沉,楼高愁近怕登临。
双溪秋晚碧苕老,三径雨多红叶深。
灯火未忘年少梦,莼鲈偏恼客中心。
且寻篱下黄花约,莫倚西风学楚吟。
摇落江空雁影沉,楼高愁近怕登临。
双溪秋晚碧苕老,三径雨多红叶深。
灯火未忘年少梦,莼鲈偏恼客中心。
且寻篱下黄花约,莫倚西风学楚吟。
这首《秋晚怀归》由宋代诗人周密所作,描绘了秋日傍晚的凄清景象与诗人内心的思乡之情。
首联“摇落江空雁影沉,楼高愁近怕登临”以雁影沉没于空阔的江面起笔,渲染出一种孤寂与悲凉的氛围,接着点明高楼,表达出诗人面对高处时的忧愁与畏惧,暗示了远离家乡的孤独感。
颔联“双溪秋晚碧苕老,三径雨多红叶深”进一步描绘了秋景的衰败与凄美,双溪在秋日的傍晚显得更加碧绿苍老,而小径因雨水的滋润,红叶更深,既展现了自然界的季节更替,也暗喻了人生的沧桑变化。
颈联“灯火未忘年少梦,莼鲈偏恼客中心”转而抒发了诗人对往昔美好时光的怀念与对当前处境的无奈。灯火虽亮,却无法抹去对年轻梦想的回忆;莼鲈之思,更是触动了客居异乡的愁绪,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深深眷恋。
尾联“且寻篱下黄花约,莫倚西风学楚吟”则是诗人情感的升华与决绝。他决定暂时放下忧愁,寻找篱下的黄花,与之相约,以此来排遣心中的苦闷。同时,他告诫自己不要在西风中模仿楚人的哀歌,即不要过于沉溺于悲伤之中,而是要积极面对生活,寻找生活的乐趣与希望。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和深沉的情感抒发,展现了诗人对故乡的深切思念以及在异乡生活的复杂心情,语言优美,情感真挚,是一首典型的怀乡之作。
别离一何久,迢递阻音形。
重上君子堂,相见眼终青。
君颜尚冰玉,我鬓已星星。
借问十载间,风波两蓬萍。
岭剑各万里,心目多所经。
归来且强健,恍然真梦醒。
可怜万修竹,清音玉珑玲。
萧条媚寒日,约略环翠屏。
相携复一笑,芝兰有馀馨。
孤云自舒卷,野鹤来青冥。
平生阅群彦,十八九彫零。
吾徒亦何愿,毕景依林坰。
种秫令可酿,储粟常满瓶。
琴书奉娱玩,足以陶性灵。
千载伐木篇,此意神所听。
往来亦奚惮,江浦堪扬舲。
崇阿岸长江,荒蹊得徐步。
徘徊一舒眺,邂逅豁心素。
天壤故宏廓,川涂渺回互。
苍烟极东溟,落日临北固。
波光荡汀渚,碧色明草树。
淮南平如砥,万象入指顾。
低迷江都宫,隐辚瓜洲戍。
依依眷昔游,恻恻起遐慕。
向来犹喜事,所历有奇趣。
摧颓八九年,日已不如故。
两脚厌行李,万里谙长路。
乃穷岷山源,重到入海处。
结交岂不广,览古亦云富。
所抱忧国心,知非济时具。
晨昏耿重闱,裘葛窘童孺。
脱然决东耕,孤舟久东骛。
寖近真自喜,凌险有馀惧。
可怜兹丛薄,政尔淹杖屦。
云容尚飞扬,风意何郁怒。
人事谅难必,江神非所忤。
庶蒙皇天慈,稳借一帆度。
致意孙兴公,寻君遂初赋。
《涧壁阻风登小山四望书怀》【宋·孙应时】崇阿岸长江,荒蹊得徐步。徘徊一舒眺,邂逅豁心素。天壤故宏廓,川涂渺回互。苍烟极东溟,落日临北固。波光荡汀渚,碧色明草树。淮南平如砥,万象入指顾。低迷江都宫,隐辚瓜洲戍。依依眷昔游,恻恻起遐慕。向来犹喜事,所历有奇趣。摧颓八九年,日已不如故。两脚厌行李,万里谙长路。乃穷岷山源,重到入海处。结交岂不广,览古亦云富。所抱忧国心,知非济时具。晨昏耿重闱,裘葛窘童孺。脱然决东耕,孤舟久东骛。寖近真自喜,凌险有馀惧。可怜兹丛薄,政尔淹杖屦。云容尚飞扬,风意何郁怒。人事谅难必,江神非所忤。庶蒙皇天慈,稳借一帆度。致意孙兴公,寻君遂初赋。
https://shici.929r.com/shici/wYhpjA8n.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