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中流水不知数,却有此泉名独著。
传是神仙崔紫霞,手发灵根最深处。
灵源一出通千山,穿岩喷窦无时乾。
涓涓河汉三秋静,洒洒冰壶六月寒。
往来汲者何曾断,瓶绠初停看又满。
苔侵石甃青已深,草暗山腰绿犹短。
君不见李侯刺剑名尚在,禅师卓锡人争传。
何如真仙有遗迹,一脉源源宛如昔。
山中流水不知数,却有此泉名独著。
传是神仙崔紫霞,手发灵根最深处。
灵源一出通千山,穿岩喷窦无时乾。
涓涓河汉三秋静,洒洒冰壶六月寒。
往来汲者何曾断,瓶绠初停看又满。
苔侵石甃青已深,草暗山腰绿犹短。
君不见李侯刺剑名尚在,禅师卓锡人争传。
何如真仙有遗迹,一脉源源宛如昔。
这首诗描绘了紫霞泉的神秘与独特,通过丰富的自然景象和历史传说,展现了泉水的不凡之处。诗中以“山中流水不知数”开篇,引出“却有此泉名独著”,巧妙地将读者的注意力集中到紫霞泉上。接着,诗人通过“传是神仙崔紫霞,手发灵根最深处”这一句,引入了关于紫霞泉的神话色彩,增添了诗歌的浪漫气息。
“灵源一出通千山,穿岩喷窦无时乾”两句,生动描绘了泉水的源头与流向,仿佛它能穿越岩石,喷涌而出,永不干涸,展现出泉水的生机与力量。接下来,“涓涓河汉三秋静,洒洒冰壶六月寒”则通过对比,强调了泉水的清澈与寒冷,如同银河般宁静,如同冰壶般清凉,进一步突出了其独特的自然之美。
“往来汲者何曾断,瓶绠初停看又满”描述了人们取水的情景,无论何时都有人来汲取,瓶中的水似乎永远取之不尽,表达了人们对泉水的依赖与感激。最后,“苔侵石甃青已深,草暗山腰绿犹短”通过自然景观的变化,暗示了时间的流逝,同时也赞美了泉水周围环境的美丽与和谐。
诗的后半部分,通过“君不见李侯刺剑名尚在,禅师卓锡人争传”引入了历史人物与事件,增加了诗歌的文化底蕴。而“何如真仙有遗迹,一脉源源宛如昔”则直接点明了紫霞泉不仅是一处自然奇观,更有着深厚的历史与文化意义,仿佛是真仙留下的痕迹,依然保持着昔日的活力与纯净。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紫霞泉的细腻描绘,不仅展现了其自然之美,也融入了神话、历史与文化的元素,使得紫霞泉的形象更加丰满,给人以深刻的印象。
楚国多春雨,柴门喜晚晴。
幽人临水坐,好鸟隔花鸣。
野色临空阔,江流接海平。
门前到溪路,今夜月分明。
晦叔坟荒草已陈,梦得墓湿土犹新。
微之捐馆将一纪,杓直归丘二十春。
城中虽有故第宅,庭芜园废生荆榛。
箧中亦有旧书札,纸穿字蠹成灰尘。
平生定交取人窄,屈指相知唯五人。
四人先去我在后,一枝蒲柳衰残身。
岂无晚岁新相识,相识面亲心不亲。
人生莫羡苦长命,命长感旧多悲辛。
耆老遮归路,壶浆满别筵。
甘棠无一树,那得泪潸然。
税重多贫户,农饥足旱田。
唯留一湖水,与汝救凶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