唱罢西泠杨柳枝,孤灯残梦有衾知。
一川枯苇千山叶,又是疏篷听雨时。
唱罢西泠杨柳枝,孤灯残梦有衾知。
一川枯苇千山叶,又是疏篷听雨时。
这首诗描绘了舟行途中所见之景与内心感受,充满了淡淡的哀愁和对自然的细腻观察。
首句“唱罢西泠杨柳枝”,诗人似乎在船中吟唱着西泠桥畔的杨柳曲,以歌声寄托情感,营造出一种悠扬而略带伤感的氛围。接着,“孤灯残梦有衾知”一句,将画面拉回至舟内,孤零零的灯火下,梦境破碎,只有被子似乎能感知到这份孤独与失落,进一步强化了诗人的寂寞情绪。
“一川枯苇千山叶”描绘了舟行沿途的景色,川上是枯萎的芦苇,山间则是飘落的叶子,这样的景象既展现了季节更替的自然规律,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萧瑟与寂寥。最后,“又是疏篷听雨时”则直接点明了舟行中的情境,雨滴敲打在稀疏的船篷上,形成了一种独特的韵律,既是自然界的声响,也是诗人内心情感的外化,让人感受到一种淡淡的忧郁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和情感抒发,展现了舟行途中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对自然美的深刻感悟,语言简洁而富有意境,情感真挚而深沉。
夫妇生五男,并有一双女。
儿大须娶妻,女大须嫁处。
户役差耕来,弃抛我夫妇。
妻即无裙韨,夫体无裈裤。
父母俱八十,儿年五十五。
当头忧妻儿,不勤养父母。
浑家少粮食,寻常空饿肚。
男女一处生,却似饿狼虎。
粗饭众厨餐,美味当房祛。
努眼看尊亲,只觅乳食处。
少年生平又,老头自受苦。
十鼓千秋石,桥门列俨然。
功应昭羽猎,世得纪成宣。
想像于岐日,宁论入洛年。
法书存断画,大雅在残篇。
色起云霞绚,光争日月悬。
依棂星自聚,照水璧犹联。
呵护诸生重,临摹博士专。
长同夔乐典,岂羡汉经传。
后作知难及,他山可罢镌。
子云徒晓事,白首献甘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