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寺钟残北斗斜,蓟门烟树客京华。
侧身戎马经过地,明月凄凉听暮笳。
野寺钟残北斗斜,蓟门烟树客京华。
侧身戎马经过地,明月凄凉听暮笳。
这首诗《旅思》由明代诗人佘光裕所作,描绘了诗人身处异乡、远离故土时的思绪与情感。
首句“野寺钟残北斗斜”,以“野寺”点明地点,暗示诗人身处偏远之地;“钟残”则暗示时间已晚,夜幕降临;“北斗斜”则进一步强调了夜晚的深沉,营造出一种孤寂的氛围。这一句通过时间与空间的描述,为读者勾勒出一幅静谧而略带悲凉的画面。
次句“蓟门烟树客京华”,“蓟门”是古代边防要地,这里借指京城,诗人将自己比作“客”,表达了他作为外来者的身份感和孤独感。“烟树”则描绘了京城的景象,既有繁华也有疏离,暗含着诗人对京城复杂情感的体悟。
第三句“侧身戎马经过地”,直接点明了诗人所处环境的特殊性——“戎马”象征战争与动荡,暗示诗人可能经历了或正在经历战乱,或是对过往战事的回忆。这一句强化了诗人的身份认同,也加深了诗歌的情感层次。
最后一句“明月凄凉听暮笳”,“明月”与“凄凉”形成鲜明对比,月色虽美,但诗人的心境却因“凄凉”而显得格外沉重。而“暮笳”则是对夜晚来临的又一细节描绘,笳声在夜晚显得更加悠长哀婉,进一步烘托了诗人的孤独与忧伤之情。整句通过视觉与听觉的结合,营造了一种既宁静又充满哀愁的意境。
综上所述,《旅思》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和情感抒发,展现了诗人身处异乡、面对战乱时的复杂心情,以及对故乡的深深思念。
汶阳离思水无穷,去住情深梦寐中。
岁晚虫鸣寒露草,日西蝉噪古槐风。
川分远岳秋光静,云尽遥天霁色空。
对酒不能伤此别,尺书凭雁往来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