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太宗皇帝挽歌·其三》
《太宗皇帝挽歌·其三》全文
宋 / 王禹偁   形式: 五言律诗  押[蒸]韵

日到虞泉落,天从杞国崩。

去年寿宁节,今夕永熙陵。

薤露悲风起,松阡苦雾凝。

龙髯攀不及,千古恨难胜。

(0)
翻译
太阳落到虞泉,天空仿佛杞国崩溃。
去年的寿宁节已过,今晚是永熙陵的哀悼。
哀歌薤露伴着悲风响起,松树林间的雾气显得格外沉痛。
想攀龙髯以吊唁,却无法触及,这千年的遗憾难以承受。
注释
日:太阳。
虞泉:古代神话中的地府之泉。
天:天空。
杞国:古代国名,这里比喻天空。
崩:崩溃。
去年:指过去的一年。
寿宁节:古代的节日,可能与皇帝或重要人物逝世有关。
永熙陵:可能是陵墓的名字,暗示某位皇室成员去世。
薤露:古人认为人死时,气息如薤叶上的露水。
悲风:悲伤的风。
苦雾:沉重的雾气,象征哀伤气氛。
凝:凝聚,形容哀愁浓厚。
龙髯:古代帝王的胡须,常用来象征皇权。
攀不及:无法触及,表达哀悼无望。
千古恨:千年的遗憾,指深深的哀痛和惋惜。
鉴赏

这首诗是北宋时期的文学家王禹偁所作,名为《太宗皇帝挽歌(其三)》。从诗中可以看出作者对前朝皇帝的怀念之情。

"日到虞泉落,天从杞国崩" 这两句描绘了一种时间流逝、山河破碎的景象,通过自然界的变化来比喻历史的沧桑与朝代更替。"虞泉"和"杞国"都有古地名之意,作者借此表达对往昔时光的追忆。

"去年寿宁节,今夕永熙陵" 这两句则直接点出了怀念的对象——已逝的太宗皇帝。"寿宁节"可能是指某个纪念或祭祀活动,而"今夕永熙陵"则表明作者此刻所处之地是皇帝的陵墓,表达了时间的流转和场景的对比。

"薤露悲风起,松阡苦雾凝" 这两句通过自然界的意象来抒写情感。"薤露"指的是草上的露水,比喻作者心中的哀伤;"松阡"则是山林之中常见的景物,"苦雾凝"形容了一种迷茫而沉重的情绪。

最后两句"龙髯攀不及,千古恨难胜" 中,"龙髯"通常用来形容帝王的须发或威仪,此处作者试图触摸那些已经无法达到的辉煌过去。"攀不及"表明了作者的无力感和敬仰之情,而"千古恨难胜"则是对历史遗憾的总结,表达了一种跨越千年的哀思无法平息。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和对历史事件的回顾,表达了作者深沉的怀念之情,以及对逝去时代与人物无法挽留的无奈。

作者介绍
王禹偁

王禹偁
朝代:宋   字:元之   籍贯:济州巨野(今山东省巨野县)   生辰:954—1001

王禹偁(chēng,954年-1001年):北宋白体诗人、散文家、史学家。字元之,济州钜野(今山东菏泽市巨野县)人。太平兴国八年进士,历任右拾遗、左司谏、知制诰、翰林学士。敢于直言讽谏,因此屡受贬谪。宋真宗即位,召还,复知制诰。后贬至黄州,故世称王黄州,后又迁蕲州病死。王禹偁为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先驱,文学韩愈、柳宗元,诗崇杜甫、白居易,多反映社会现实,风格清新平易。
猜你喜欢

东郭草堂为沈大夫赋

幽偏角里足逍遥,小憩茅庐胜折腰。

十亩瓜田春树合,一湾萍水暮烟消。

亭如绿野堪供赋,地似桃源可避嚣。

不独于今成吏隐,也令千古让风标。

(0)

宿麟湖怀陆宣公

斗酒出门去路赊,何期一笑落云涯。

浙西人物犹专美,吴下文章述大家。

风雨孤舟开束锦,江湖独夜隔鸣笳。

眼中吾辈还堪数,诗到平原国有华。

(0)

秀州

秀州人家知几多,郎君儿女唱山歌。

白马桥头拾明月,鸳鸯湖畔折夭荷。

碧水朱楼为谁恼,短箫长笛奈侬何。

共归田园对山色,江南江北更巍峨。

(0)

和元微之生春诗

何处生春早,春生锦幔中。

香吹金篆火,梦警玉钩风。

绿髻堆鬟腻,红酥压酒融。

小窗遐日照,花影隔纱丛。

(0)

秋汎

烟拖高柳荡秋姿,落照寒蝉故故悲。

放棹归来月初上,风吹荷叶断残丝。

(0)

秋日登屏山

树密影重重,秋声万壑同。

不知山上月,刚到竹林东。

(0)
诗词分类
寒食节 悼念 赞美 中秋节 田园 山水 思乡 夏天 爱情 元宵节 母亲 战争 劳动 励志
诗人
储巏 梁宪 朱浙 袁绶 贡师泰 郭辅畿 王镃 何振岱 周是修 仲并 李时勉 俞彦 王松 张家玉 沈遘 袁燮 黄燮清 王士禄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