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落南湖不露沙,又牵舫子到僧家。
春浮大斗娟娟酒,寒隔虚棂薄薄纱。
半夜塔铃传梵语,一林江月照梅花。
坐来诗句生枯吻,指点银瓶索煮茶。
水落南湖不露沙,又牵舫子到僧家。
春浮大斗娟娟酒,寒隔虚棂薄薄纱。
半夜塔铃传梵语,一林江月照梅花。
坐来诗句生枯吻,指点银瓶索煮茶。
这首元末明初诗人顾瑛的《夜宿三塔次陈元朗韵》描绘了一幅静谧而富有禅意的画面。首句“水落南湖不露沙”,写夜晚湖水退去,露出湖底的沙砾,显得湖面尤为开阔。接下来,“又牵舫子到僧家”暗示诗人乘舟来访僧寺,增添了旅途的诗意。
“春浮大斗娟娟酒,寒隔虚棂薄薄纱”两句,通过“春浮”和“寒隔”形成对比,形象地描绘了室内温热的酒香与室外微寒的月光透过窗棂的朦胧景象,营造出一种宁静而温馨的氛围。
“半夜塔铃传梵语,一林江月照梅花”进一步深化了僧寺的意境,午夜时分,塔铃声悠扬,梵音回荡,而月光洒在寂静的梅林上,增添了神秘和清冷之美。
最后,“坐来诗句生枯吻,指点银瓶索煮茶”表达了诗人沉浸在这样的环境中,灵感涌现,甚至亲自吩咐煮茶,享受着诗酒僧禅的雅趣。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夜宿僧寺的所见所感,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与禅意的深深体悟,以及对生活的独特品味。
峡口片云时启闭,风雷更助建瓴势。
水头十丈似黄云,两岸崩崖苦相制。
牵舟直上望夫台,万壑千岩往复回。
石栈如丝萦绝顶,飞梯上下愁莓苔。
滇黔至此水始放,河伯未见奔腾状。
万里苴兰赴海来,炎风吹尽无烟瘴。
风俗家家种橘田,淘金采石峡门边。
多鱼正喜西江涨,妇女相将日数钱。
葵生知向阳,梅吐必南枝。
嗟尔远游子,择主将安之。
玄冰结大漠,白日倾崦嵫。
怀宝不自衒,所恃璠玙姿。
维昔越溪女,红颜扬光辉。
采采五色丝,织成歌舞衣。
朝咏梧宫秋,暮为香泾嬉。
佳人重意气,一举沼吴归。
细雨乍过春花燃,金台归客扬金鞭。
停鞭下马入揖我,虬须飞动东风前。
长身玉面年殊少,直上彤墀应新诏。
丈夫出处合有时,看尔昂藏岂常调。
田盘山下好林皋,贤人隐处德星高。
八龙二方侍左右,文若长文即尔曹。
自到炎州供子职,省觐频年南复北。
尊君五马驻罗浮,近复双旌向梁益。
川南路比岭南深,便拟轻装度翠岑。
命儿将父劳臣事,中路留家久客心。
天涯此别期难定,聊作枯吟为君赠。
千秋志业尔自期,白首蹉跎吾善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