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舟上西江值大水有作·其二》
《舟上西江值大水有作·其二》全文
明 / 屈大均   形式: 古风

峡口片云时启闭,风雷更助建瓴势。

水头十丈似黄云,两岸崩崖苦相制。

牵舟直上望夫台,万壑千岩往复回。

石栈如丝萦绝顶,飞梯上下愁莓苔。

滇黔至此水始放,河伯未见奔腾状。

万里苴兰赴海来,炎风吹尽无烟瘴。

风俗家家种橘田,淘金采石峡门边。

多鱼正喜西江涨,妇女相将日数钱。

(0)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西江大水的壮丽景象与沿岸的风土人情。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水流的磅礴气势和自然景观的雄伟壮观。

首句“峡口片云时启闭”,描绘了峡口处云雾缭绕,时隐时现的景象,为全诗营造了一种神秘而壮阔的氛围。接着,“风雷更助建瓴势”一句,通过风雷的助威,进一步强化了水流的动态感和力量感。“水头十丈似黄云”,形象地描绘了水流之高,如同一片巨大的黄色云朵,展现出水势的浩瀚与壮观。

“两岸崩崖苦相制”一句,通过描写两岸悬崖峭壁的相互制约,突出了地形的险峻和水流的冲击力。“牵舟直上望夫台”,则描绘了船只在湍急的水流中艰难前行的场景,望夫台作为参照物,增加了画面的立体感和动感。“万壑千岩往复回”,进一步强调了水流的曲折蜿蜒,以及沿途地形的复杂多变。

“石栈如丝萦绝顶,飞梯上下愁莓苔”,这两句生动地描绘了水流经过险峻山峰时的情景,石栈道如同细线般缠绕在山顶,飞梯在莓苔覆盖的岩石间上下穿梭,既展示了自然景观的奇美,也暗示了行进的艰难。

“滇黔至此水始放,河伯未见奔腾状”,这两句巧妙地将西江与滇黔地区联系起来,同时表达了对水流至此才展现真正力量的感慨。“万里苴兰赴海来,炎风吹尽无烟瘴”,描绘了水流从远方向大海奔流而去的场景,炎炎夏日的风将一切烟瘴吹散,展现了水流的自由与解放。

最后,“风俗家家种橘田,淘金采石峡门边。多鱼正喜西江涨,妇女相将日数钱”,这几句描绘了沿岸的风土人情,家家户户种植橘子,人们在峡谷边淘金、采石,西江涨水时,渔民们欣喜若狂,妇女们忙碌着数钱,展现了当地人民的生活状态和对自然的依赖与适应。

整首诗通过对西江大水的描绘,不仅展现了自然景观的壮美,也反映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生活图景,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美的深刻感悟和对生活的热爱之情。

作者介绍
屈大均

屈大均
朝代:明   字:翁山、介子   号:莱圃   籍贯:广东番禺   生辰:1630—1696

屈大均(1630—1696),初名邵龙,又名邵隆,号非池,字骚余,又字翁山、介子,号菜圃,汉族,广东番禺人。明末清初著名学者、诗人,与陈恭尹、梁佩兰并称“岭南三大家”,有“广东徐霞客”的美称。曾与魏耕等进行反清活动。后避祸为僧,中年仍改儒服。诗有李白、屈原的遗风,著作多毁于雍正、乾隆两朝,后人辑有《翁山诗外》、《翁山文外》、《翁山易外》、《广东新语》及《四朝成仁录》,合称“屈沱五书”。
猜你喜欢

集唐人闺词联

鸦髻巧梳金翡翠;麝熏微度绣芙蓉。

(0)

集唐人闺词联

香迷蛱蝶投红烛;尘压鸳鸯废锦机。

(0)

集唐人宫词联

飞罗半卷银题影;芳草长含玉辇尘。

(0)

集唐人宫词联

后宫得宠人争附;广宴当歌曲易终。

(0)

赠某司马联

官能重莅方知政;事到难为始见才。

(0)

衙署联

官名父母须慈爱;家有儿孙望久长。

(0)
诗词分类
愤慨 忧国忧民 思亲 伤感 感慨 军旅 离别 乐府 壮志难酬 归隐 和诗 伤逝 泰山 闺怨 羁旅 奉和 赞颂 应制
诗人
华岩 范质 何澹 福康安 岑文本 管道升 义净 宋齐丘 刘将孙 廖融 尤棐 李林甫 陈澧 鲍桂星 灵澈 孙觉 潘之恒 李光地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